|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另類的出口【The shape of a pocket】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周得豪 13 years, 10 months ago

另類的出口【The shape of a pocket】

作者:John Berger 導讀:周得豪

 

這是由24篇類似散文書寫的短篇評論集結而成,每篇文章都各自獨立。不同於過去課堂上的批判性影像閱讀研究,是從圖像學的形式符號開始分析畫作;也不同於藝術史學方式,由作者年代、背景、派別、創作過程、表現技法等進行分析;也不同於藝術社會學式的從時代性的階級(鬥爭)、社會背景、事件等角度切入。從現在隨處可得到的藝術評論文章中可以發現,評論者常會將作品的評論陷入理性邏輯的思考中,這將變成一種評論的規律或固定的寫作方式,也不外乎是從歷史、環境、文化、政治…等因子切入,只能借由這樣才會顯現出評論者的學識廣博與精闢且具說服力的分析。如此使得評論變成似乎只有一種說法而已,而能否完全不受影響,獨立的闡述自己的感覺就變得更為珍貴。作者將評論書寫回歸到一種最初的「情感」、「感覺」來做評論。

描述對於事物的「情感」、「感覺」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相當抽象的字詞,不容易說得清、也不容易讓人聽得懂,而且常帶有絕對性的主觀在其中。書中每篇文章,常花較大的篇幅在講述週遭的景物和情感的抒發,但也不時帶出同時代或類似風格的藝術家做為對照的對象。以下將對各篇文章做簡易的書摘,並且於特定的篇章做提問。

 

1. 敞開大門-攝影家薩馬拉提 (Pentti Sammallahti)

「在這光線下,沒有恆久的東西,最常不過是一瞥。這也是敞開大門的一把鑰匙。」(p.12)

「他們從不用言語表達他們溢於形表的歡喜之情,因為那是一種秘密的歡喜。他們只是仔細觀看,牢記於心。牢記什麼?」(p.12)

「我們很可能突然間、意外地、最常在半明半暗的瞥視中,捕捉到另一種可見的秩序,跟我們的秩序交會卻又無關。...我們所習慣的可見秩序不是唯一,它與其他秩序共存。」(p.13)

「或許是一條狗引導這位偉大的芬蘭攝影師前往這些照片的拍攝時刻與地點。在每張照片中,人類秩序依然在望,卻不再是中心所在,正悄然溜去。空隙已然敞開。」(p.14)

 

2. 淺談有形物(獻給伊文Yves)-關於藝術表現

「我們的慾念在此穿透時間,找尋背後的永恆,就在我們知道如何發生的一切轉化成慾念對象的時候。」-薇依 Simone Weil  (p.17)

「而這正是當前體系的神話所不斷必須開發之處。它將外觀轉化成折射,有如海市蜃樓:折射的不是光線而是胃口,實際只有一種胃口,即貪得無饜的渴求。」 (P.18)

「無形體,無「必然性」-----而「必然性」是存在的條件。」 (P.18)

「繪畫史往往描述成由一連串風格所組成的歷史。在我們的時代,畫商和藝術行銷者利用此種風格戰為市場創造品牌。」 (P.20)

「而當畫中形象非複製描摹,而是對話的成果時,畫中的事物便會說話,只要我們願意傾聽。」 (P.28)

 

3. 畫室畫語(獻給米凱爾.巴塞洛Miquel Barcelo)

「臉孔。無論畫家找的是什麼,他都在尋找他的臉孔。」 (P.33)

「當一幅畫成為一個所在時,畫家尋尋覓覓的臉孔或許有可能現身。渴望中的「回眸」永遠不可能直接來到他面前,它只能通過某個所在而到來。」 (P.37)

 

4. 蕭維洞窟-最早的藝術

「藝術的開端並不粗陋。最早的畫家及雕刻家擁有的雙眼與雙手,跟後來的人一樣卓越。」 (P.43)

「我們的大小在我們輕觸表面時無關緊要:我們可大可小----要緊的是我們穿透岩石的深度。」 (P.48)

 

5. 珀涅羅珀-賽明斯(Vija Celmins)

「她無視於潮流、時尚,以及藝術界的誇張手法。她執著於遠方。此番忠誠因兩樣東西而得以維持:一種強烈的圖像懷疑論和一種高度紀律化的耐心。」(P.53)

 

6. 法揚肖像

「他們雖然脆弱,卻表現出一種被人遺忘的自尊。他們證實了,儘管一切的一切,生命永遠是一份禮物。」(p.62

「有瑕疵,因為顯然是手工之作。更珍貴,因為畫中的凝視全然專注於生命,他明白他有朝一日終將失去的生命。」(p.62

 

7. 竇加

「有愛,他曾這麼說,還有一生的工作而一個人只有一顆心。於是他選擇,把心放在一生的工作上。」(P.65)

「在他來說的巔峰點則是當被畫者進入畫中、被雕塑者滲入雕塑的時候,這是唯一使他感興趣的交會與轉換。」(P.67)

 

8. 素描:與里翁.科索夫(Leon Kossoff)的通信

「法揚肖像的產生自然起因於一種有異於我們的生死態度。在金字塔中存在著死後的生命,而生命存在於肖像的「旁在性」中。」(p.80

 

9. 文生

「或許因為他的素描類似某種書寫,而他經常以自己的文字作畫。理想的文案是素描他的素描過程,借用它他素描的手。」 (P.89)

「人物與土地的融合強烈地論及能量的交流。此及農業的構成,亦說明就長遠的觀點看,農業生產何以無法聽從純粹的經濟法則。或許亦論及----藉由他本身對農 民的愛與尊重----他自己的畫家生涯。」 (P.92)

 

10. 米開朗基羅

 

11. 林布蘭與身體

「他的油畫中少有線性邏輯或空間連續性。假使畫有說服力,是因為畫中顯露出細節、局部,並躍入我們眼底。」 (P.105)

「在一幅幅油畫,他賦予身體某部位或各部位某種特殊的敘述能力。於是一幅畫用數種聲音說話----好似一個故事由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觀點講述。」 (p.108)

 

12. 蒙住鏡子的布-林布蘭

「你不在凝視;你閉上眼睛。你開始畫被畫者在你腦海裡留下的肖像。此時,它才有可能活起來。」 (P.119)

 

13. 布朗庫西

我雕刻的不是鳥他曾說道,而是飛翔。」(p.124

 

14. 波河-安東尼奧尼紀錄片導演-紀錄片【波河的人們】

「我們知道在每個顯露的影像背後,都存在另一個更忠於事實的影像,而在那影像背後又有另一個影像,而最後一個影像背後還有另一個影像,以此類推到那無人能見 的神祕實體的真實影像。」-安東尼奧尼(P.135)

「若想進入他的想像世界,得先把他想成畫家。人類的行為和故事固然吸引他,但他卻由某人或某地的形貌著手。」(P.135)

 

15. 莫藍迪 (giorgio Morandi)(獻給契拉提)

「遁世者-失敗對他來說並不陌生-的頑固是藝術的救贖。…這些大不相同的畫家有個共同點:一種堅定不移的 (對他們本身來說則是不容寬恕的)目標感。」(p.142)

 

16. 你要吹牛就繼續吹吧

「空間對雕塑作品來說就像聲音對劇場的意義。一件作品在本身內部及周圍創造的空間道出它的力量、歡樂或 痛苦。」(p.151

 

17. 芙烈達.卡蘿

「她的藝術對痛苦說話,嘴唇緊貼痛苦的肌膚,道出其感知、慾望、殘酷及其種種親近的別稱。」 (P.160)

「她之所以成為全世界的傳奇人物,部份原因在於,我們生活在於新世界秩序底下的黑暗時代中分擔痛苦是重新找到尊嚴和希望的必要前提之一。」 (P.163)

 

18. 床(獻給克里斯多夫.漢思理[Christoph Hansli])

 

19. 蓬髮男子-畫家傑利柯

「在歷史上有些時代,瘋狂相當於它的形貌:是一種罕見而異常的苦難。」 (P.175)

 

20. 蘋果園

在終極絕望中,人不是變得睿智就是變得失控,失去任何制度或自己本身的控制。失控和睿智監 禁在同一扇絕望之門背後的同一間囚房。」(p.182)

 

21. 立在瓶中的畫筆

 

22. 反抗潰敗的世界

「在繪畫史中,有時能發現不可思議的預言。這些預言非畫家的本意。就好像可見物本身可擁有自己的夢魘。」(p.201

「那裡沒有地平線。行動沒有連續性,沒有中斷之時,沒有路徑,沒有型態,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只有彼此相異的喧鬧聲,支離破碎的現在。驚奇與騷動隨處可見,卻無處可見結果。無任何東西流過:一切都被截斷。一種空間的錯亂。」(p.202

「就像波許在其地獄圖像中所預見,地平線不存在。世界在燃燒。每個人物都專注於自身目前的需求與存活,以求生存。最嚴重的幽閉恐懼症並非起因於過度擁擠,而是起因於某個動作與下個即時動作間缺乏連續性。這才是地獄。」(p.205

 

23. 與副司令馬珂仕的通信

「這讓我想起在恰帕斯的你,為了歸還人民被竊取的東西所做的奮鬥,而那些竊取者一輩子只知道兩件事:如何轉帳以及如何投炸彈。他們的世界沒有歸鄉,未來也不會有。」(p.214

看吧!這就是數字和演說所隱瞞的東西。鮮血,屍首,骸骨,生命與希望,被輾碎、榨乾、消滅,好納入利潤與經濟成長指數中。」(p.221

 

24. 有相似性嗎?(獻給璜.穆諾茲[Juan Munoz])

「臨在永遠出乎意料。無論多麼熟悉,你看不見它的到來,它從側面進駐。從這點來說,臨在就像鬼魂或螃蟹。」(p.239

你知道,寂靜是一種無法被抵制的東西。在某種情況下,寂靜變得有破壞性。這正是他們不斷以聲音填補它的原因。」(p.249

 

提問1:

僅描述個人感覺、情感的評論與一般常見的評論有何不同?又意味著什麼?

提問2:

從「波河的人們」這部紀錄片中,討論沒有對白的紀錄片,可以紀錄甚麼?

提問3:

淺談可見之物-當在作畫或欣賞畫作時,有沒有進入物件(畫作)的經驗。是什麼?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