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行動研究法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lowen 13 years, 10 months ago

〈行動研究法〉 報告:羅文君 2010/5/31 

 

認識行動研究

(p.8與傳統之比較)

 

批判行動研究(critical action research)or解放行動研究(emancipator action research)

目的是透過蒐集知識而獲得解放。植基於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並相當程度仰賴後現代論(postmodernism)的學理體系。

後現代的觀點挑戰傳統科學方法真理和客觀觀念,不主張事實的明確性,認為真理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情境性的,以及知識總是由先前經驗自然發展的結果。

批判行動研究的價值指出:所有的教育應該是社會的反應(socially responsive),以及民主的、公平的、解放的、提升的。

理論本位的批判觀點。(p.13舉例說明)

 

實用行動研究(practical action research)

著重「如何去」探討行動研究的過程,較少具有「哲學的」趨向。

採取較具有應用化的和脈絡化的觀點,探討行動研究。

(p.14舉例說明)

 

四個基本步驟:確認(決定)焦點領域、蒐集資料、分析/詮釋資料、設計/發展行動計畫

 

行動研究的過程

(P.25-29圖表)

 

決定焦點領域

界定焦點領域或公開研究的問題或難題,是行動研究過程的重要步驟。融合有意義焦點領域的過程,涉及作探究(自我反省、描述與解說)以及閱覽文獻。

 

釐清一般觀點與焦點領域

「連結觀念到行動之描述」,「涉及吾人希望改變或改進事件或情境的狀態」。

選擇一般觀念/焦點領域的規準

牽涉教和學,聚焦自己的實務。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自己所熱心關注的。自己願意去改變或改進。

探索

透過:自我反省、描述性活動、解說性活動。(p.41)

相關文獻探討

教育資源資訊中心(ERIC)、其他線上資源、大學圖書館、專業組織的會員

撰寫文獻探討:文獻矩陣(P.58圖表)

 

行動研究計畫:

撰擬焦點領域的敘述、界定變項、發展研究問題、描述介入或創新、描述行動研究團體成員、

描述需執行的協商、發展時間進度表、發展資源的敘述,以及發展資料蒐集的觀念。

 

資料蒐集技術

質的資料蒐集技術

現有檔案、捕捉每日生活的工具、問題的工具、傳統的來源(調查問卷等)、創意的來源(展示作品個人檔案)、訪談、口述歷史與敘述故事、評定量表、觀察、圖示、視覺紀錄、相片、日誌與日記。

三角交叉法(triangulation) (P.77圖表)

 

直接觀察

參與觀察者(participant observer)「──在接受研究活動中的真正參與者」

觀察情境中的活動人和物理的層面。在所提供有用資訊的某種情境中,從事適當的活動。

->主動參與觀察者(active participant observer)

->有特別權限主動參與觀察者(privileged active observer)

->被動觀察者(passive observer)

(P.84)

 

田野劄記(field notes)

觀察與記載每一件事。觀察與尋找平常的事務(新的眼光)。尋找「衝撞」或矛盾。(P.84)

 

‧探求

非正式人種誌訪談:五Ws和三Hs

結構性的正式訪談:試驗訪談。使用各種問題格式。使用擴散性與聚歛性問題。允許足夠的「等候時間」以引發反應。使用錄音機,捕捉訪談反應。隱密場所。慎選訪談對象。訪談時間作筆記。

電子郵件訪談

問卷:仔細校對。避免粗糙提出。避免長篇。不發問不必要問題。使用多種可能的反應,回答結構性的題目(李克特量表)。納入「其他評論」的段落。應答者姓名之使用決定。試驗問卷。使用多種問題格式。

態度量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語意區分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其他。

 

‧檢查:使用和作紀錄(P.102-103)

 

資料蒐集考量的因素:效度、信度、可概括性、和倫理

效度

測試我們蒐集資料是否準確判斷我們想要測量的東西。由Anderson(1994)Guba(1981)Maxwell(1992)Wolcott(1994)所提出評論效度的規準,將協助我們確保有效度的行動研究循環中,以資料蒐集階段的成果。(P.115,121,124,128) 

信度

一致性量數,據此在一段時間我們測量所得的資料量數是我們所想要測量的東西。

可概括性

涉及將研究發現應用在不同於他們獲得結果的情境及脈絡之程度。然而,以嚴謹意義來說,可概括性不能直接應用於教師的行動研究,因為它具有高度脈絡化的性質。

倫理(作對的事)

倫理的觀點。告知且獲得同意。認同寬廣的社會原理。欺騙沒有存在的空間。資料的準確性。

倫理概念架構─Flinders(1992):功利的倫理。義務的倫理。關係的倫理。生態的倫理。

一般來說,或許倫理的基本規則是:參與者不能在任何方式中,以科學的名義而使他們真正或可能受到傷害。尊重和關注您自己所做的統整,以及您的參與者的尊嚴與福利,乃是倫理研究的底線。─Gay和Airasian(2000) (pp.100-101)

 

資料分析與詮釋

‧資料分析的技術

確認主題。編碼(coding)調查、訪談與問卷。發問關鍵問題。作組織的概覽。概念圖示(p.161圖表)

分析前項與結果。展示發現。敘述上所缺少的東西。使用電腦軟體協助分析資料(p.164圖表)

 

‧資料詮釋技術

->延長分析。

->把發現與個人經驗連結。

->尋找「諍」友的忠告。

->將發現置入文獻探討脈絡中。

->轉向理論。

「以一種分析和詮釋的架構,協助研究者在接受研究的社會情境中對『所進行的』,賦予意義」

(Mill, 1993, p.103)

「一種詮釋的方向是,以競爭理論名義來檢查個案,然後宣佈贏者,或者較為經常的作法是,嘗

試以折衷的方式解決。」Wolcott(1994)(p.43)

「理論讓研究去尋找、增加抽象化的層次,從超越純描述性解說方向移動」(Mill, 1993, p.115)

那種抽象化的層次「允許我們在研究會議上與同僚溝通此描述性工作的本質」(Mill, 1993, p.115)

->知曉「何時」說的時機。

 

教育變革的行動計劃

行動研究是回答以下問題的一項作為:「根據我的研究中我所習得的,我現在應該做什麼?」

 

行動步驟 (P.179圖表)

 

研究的發現。建議的行動。責任。與同僚分享研究發現。進行調控(資料蒐集)。行動時間表。資源。

助長教育的變革:

(1)   教師與行政人員需要重組權力與權威的關係

(2)   變革能採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的策略

(3)   教師必須獲致支持的力量

(4)   每個人是變革的動因

(5)   變革非傾向整齊的、直線的或理性的

(6)   教師研究者必須關注學校文化

(7)   任何變革的努力成果必須對學生有幫助

(8)   抱有希望是重要關鍵的資源

 

分享、批判與發表線上行動研究

判斷行動研究的規準 (p.228)

 

行動研究報告之撰寫

(範例p.237-244)

 

‧行動研究報告的大綱:

  焦點領域的陳述(「本研究的目的在於…」)、相關的文獻、界定變項、研究問題、

  介入或創新的描述、資料蒐集、資料的考量(效度、信度及倫理問題)、資料分析及詮釋、

  行動計畫(如:行動步驟圖)

 

撰寫行動研究的標題  (P.258-259圖表)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