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rough綱要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小倩 14 years, 1 month ago

Art History and Class Struggle

Hadjinicolaou,1973,Art History and Class Struggle,Latimer Trend & Company Ltd Plymouth


壹、史觀/藝術理論/藝術史理論

一、歷史唯物論/階級衝突

1.所有現存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衝突的歷史

政治、經濟

藝術呢?

藝術史?

藝術史科學的主題是什麼?

2.兩層交織的歷史主題:

general theory of History

階級衝突/意識形態

the theory of the discipline of art History,以畫作生產(production of pictures)取代藝術意象化的意識形態

二、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瞭解人們自身與所處世界的關係

1.意象化的意識形態:理論上的用語,經過歷史分析才能獲取的知識,直接干預藝術生產的歷史(也就是意象化意識形態的歷史)。其一是影響了畫作生產的領域(sphere),在此領域中,決定了畫作的風格、形式、主題;其二是決定了畫作生產。

2.當我們說一幅畫的意識形態時,指的不祇是內容與形式,而是態度(manner)。

3.集體意象化的意識形態

4.藝術史的特殊性:階級抗爭常發生在同一階級內的衝突。

貳、清除障礙(布爾喬亞意識形態的盲目)

一、三個藝術史的障礙/看待風格弊病

1.藝術史做為藝術家的歷史(心理學式、精神分析、環境背景)/藝術意志論

2.藝術史作為文明史的一部份/藝術史視為文化史的一部份,深植於社會的歷史理念,而風格就視生產它自身的社會而定。

3.藝術史做為藝術作品自身的歷史/風格是形式的一種特別組合

二、庸俗的馬克斯主義者

參、重建理論

一、以意象化的意識形態替代風格

1.定義:人們透過一種畫作的形式和主題特殊的組合,表現出他們與生存狀況的關係,同時此種組合建構了社會階級全面意識形態中的一種特殊形式。

2.稍越討論風格的困境:風格和社會階級全面性的意識形態的關係;畫作生產的特殊性,並非是藝術領域中,純粹的政治和社會意識形態的抄本。

3.allusion-illusion/comprehsion-misapprehension

從allusion連結到reality(特別的位置和看世界的方式),常伴隨著illusion(某種階級佔據社會關係中,一個偽客觀的位置)

二、兩種意識形態

1.positive visual ideology :每一個意象化的意識形態(某一個階級,或是階級內的不同族群),用來看待世界和自身的關係都是正面的(也就是理所當然),並藉此觀點「評價」。一個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無所不在,具有支配性的力量,所以每一個意象化的意識形態都是對真實的裝飾,或其存在簡單的肯定,或其光耀之。於是,個個作品間的全面性架構並不與個別的意識形態衝突。所以,每一個集體的意象化意識形態都是正面的。

2.critical visual ideology:雖然從屬於一個集體意象化意識形態,但是卻具有挑戰性與顛覆性。有賴藝術史家將其轉化成科學的知識。

Rembandt 'Rape of Ganymede'

Hogarth 'Marriage a la Mode'

Goya 'Marquesa delaSoana'

三、意象化的意識形態與語言

四、意象化的意識形態與知識

五、意象化的意識形態和美學效果

1.藝術是布爾喬亞的觀念

2.美學價值並不存在。

3.藝術史(Art History)並不存在,每一種畫作都產生自己的歷史。

4.不能將畫作簡化成意識形態。任何的美學效果都連結上其意象化意識形態,而在愉悅(pleasure)、意象化意識形態、和品質間,端賴觀者(spectator)的位置,能否連結上其意象化意識形態。而這要回到歷史分析裡。 5.歷史哲學被不同的藝術理論和歷史取代。

肆、方法論與認識論的重建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