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認識論實踐與社會科學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珮馨 13 years, 11 months ago

蕭文綺

 

認識論實踐和社會科學 

◎導言 

當認識論取代了實證論者的方法論(positivist methodology)而成為正當性底原理時,因此,認識論介入社會科學,成為批判經驗者方法論的規矩有力工具,這些規矩成為研究發展的一大障礙,所以必需致力獲得研究的工具以及認識論的介入條件與目標。

◎本文目的及主要內容 

本文呈現架構性的外表,一群定義和論綱(definitions and thesis),目的是要為了給予社會科學中的認識論大綱。下述兩個理由,他們應該被視為暫定的(provisional):(1)如同所有的理論產物一般,他們也有待修正和發展,(2)認識論的介入之要旨係要在科學實踐的環節性時機上(conjuncture)產生影響,應考慮它所介入干涉區的移動和變化。

一、唯物認識論的出發點、定義及論綱 

 (一)認識範疇之定義

      認識論、知識生產過程、科學實踐、知識、概念、意念、範疇理論、認識

      論突破、重建、認識論障礙、理論意識形態、科學家們自生的哲學

(二)社會科學中認識介入的相關論綱

二、隱藏在社會科學內的認識論模型 

(一)唯心論知識哲學範型

(1)有一種先驗存於「現實」秩序的非歷史性真理。我們所要做的便只是將它抽離出來,而不需去生產它。

(2)主體(擁有知識的論述)和(知識)客體是科學知識的首要元素。

(3)科學研究是當知識的主體與客體相等時發生。這個相等界定了真理,可以用下列等式來表示:(主體)=(客體)=(真理)

(4)兩個變種

第一個變種~經驗論(empiricism)(  )=(客體)=(真理)

第二個變種~形式主義(formalism)(主體)=(  )=(真理)

1.經驗論

(A)經驗論的方法論 

證據之間的關係用由他們本身事推導得來的概念性關係來表達,並且構成定理。

※知識獲得的過程:

事實-觀察-證據-證據間之關係-指標-概念-概念間的關係-理論

(B)經驗論的批評

a.概念是模糊的用語,用來表達實體

b.沒有客觀的標準來證明概念與指標有關係

c.證據也是在生產過程中被建構

 2.形式主義

主張「理論」有自足地位(此主張是形式主義的特徵)是某些社會科學實踐的傾向(tendency)。

 (A)例如葛比希、派深思

葛比希:它直接承接社會哲學下來,採取激進的理論形式主義的態度。它的「理

        論」實際上是壯觀的一大套預先儲備的分類--它的分類法的連貫性

        是十分可疑的。

派深思:一般行動理論

(B)形式主義的自證機制

      a.直接效果:所分析的具體對象的知識。

      b.間接效果:證明這個實現的可能性。

3.經驗論與形式主義和平共存的例子:結構主義意識型態

三、認識論障礙和理論意識形態:社會科學裡的人道主義和歷史主義 

(一)「歷史人道主義」的理論意識形態

    (1)沒有科學的法則(laws)只有總是偶然的解釋(explanations)。

    (2)真理的唯一判準是依據實踐(practice)--被設想成由人們自由而

       審慎的行動所構成的實踐。

 

 

(二)韋伯為例

如何在一歷史給定的社會關係系統中,將一具體的歷史現象孤立起來,並賦予它意義--藉由將某些果歸因(imputing)於某些因(cause)。

(三)米爾士為例

沒有現實對象(知識的材料)到科學對象(知識對象)的轉化,有的是對一切發現的普遍應用性的否定。

(四)社會現象學與社會史

社會現象學裡絕對的規則就是個案研究(case-study)--到處用精緻程度不等的觀察來強調。它用一種首要的生命力(primary vitality)和不著抽象分析的色彩的「自發的生命形式」來正當化(justified)。

社會史就他自己的部分,制度化了高品質的報章雜誌文章(journalism)(有著不同程度的技巧)。這個報導包含一系列事件(events)和一個無所不包的詮釋性論述(interpretative discourse),使用社會事實來做為一個一般性社會哲學的例證(illustrations)。

四、論唯物認識論實踐

唯物認識論的介入不能只依據一個理論系統,應先建立規則,它的適切性必須依照它的效果來評價,不是依照是否能符合任何原理。唯物認識論實踐沒有模型,但是仍有要素來參考:

(一)要素:歷史唯物論、革命鬥爭的實現

 (二)介入的對象:理論時勢

(三)目標:在於防止理論意識形態的鬥爭(例如歷史唯物論和功能論之間)落

    入唯心論「科學」哲學的範圍。

 

 

 

 

 

碩一

69894012

蕭文綺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