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體與石頭》6 10章/理查‧桑內特


《肉體與石頭︰西方文明中的人類身體與城市》6-10章/理查桑內特

  

第二部分 心臟的運動

6章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魔鬼 雲貝爾羅曼的巴黎

[中古市民]是一個站在十字路口的人,不同的城鎮中心在這個十字路口重疊,他是一個對外開放的人,接受他的城市給他的影響,也接受其他城市給他的影響。(隆巴德)」這種世界主義的外觀影響了一個人對自己所屬城市的感覺。中古巴黎的非慈善勞動發生在都市空間(space)中,而非發生在場所(places)中:空間可以買賣、藉由買賣可以修改空間、空間可以成為一個領域,讓人們在裡面工作(而非為了空間而工作)。市民利用的是都市空間。

空間與場所的區別在都市形式是很基本的。不只是要看個人對生活地方的情感依附,還牽涉到對時間的體驗。在中古巴黎,對空間可以有彈性運用的是與法人(corporation)的出現息息相關,法人是一個在時間進程中有權力改變自己活動的機構。

經濟學:對空間做功能性使用,對時間做投機性運用。
基督教的時間建立在耶穌自己的生命故事上(對場所產生情感的依附,並產生敘事性的時間感)

1.經濟空間

城、鎮、公社

三種地產──1.土地由永久性的牆所設防:城(Cité)2.土地沒有牆,由大而確定的權力所擁有:鎮(Bourg)3.人口稠密的土地,既沒有永久性城牆保護,也不受制於確定的權力,散布在巴黎周圍,經常是小地主,是沒有大領主的村落:公社(commune)

街道

「城市內的建築地以及它的周遭地區,有一種相當真切的殖民現象。(都市學家埃爾)」地主很少會從都市計畫的角度企圖影響建築者。

中古巴黎的街道,幾乎只能說是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所殘留出來的一塊空地。街道帶有一種威脅性的印記,它是一塊人們在主張權利與權力之後所剩下來的空間。缺乏「場所」的性質,擁有某種視覺特徵,作為經濟空間而產生功用。à主動的經濟區域:外牆窗板、庭園工作室。

街道本身也充滿了暴力。P.260「都市暴動都是在街上產生、催化並加重的。」

當時的街道具有不同而且不連續的威脅形式:目的明確的經濟競爭、盲目衝動的非經濟暴力。

市集與市場

中古巴黎對塞納河的使用(橋上/碼頭->市集->碼頭->別的城市)P.262-3

在城市街道上每個禮拜買賣一次的市場,市場從氣孔空間中流到了庭院,有時還甚至流到了散布於全城各處的小墓地裡。十二世紀,這些街市在周市的基礎上,開始取代市集的年市買賣。這些市場空間大大削弱國家對貿易的管制權力。

經濟學會讓一個人變成別人的魔鬼,...(宗教解釋)威脅競爭的魔鬼讓一個人無法知道什麼是對自己最好的,事實上,那個所謂最好的東西就是同情心。完全無拘束的經濟競爭將造成自我毀滅。

2.經濟時間

同業公會與法人

中古同業公會(guild)的出現為了防止經濟上的自我毀滅。...整合一個產業的所有工人,使其成為一個單一體,...原則上是獨立體,實際上國王的大臣可以透過特許(charter)來決定它的運作。...努力管制競爭...卻無法使其強大。

「大學university」:法人組織或具有獨立法律地位的團體。中古時代實際從事教育的法人,期構成分子是教師而非建築物。「沒有財產反而讓他們的行動自由。」法人的自主讓它能脫離場所與過去的束縛。

中古時期,國家可以決定一個特定的法人是否有權、在何時、以何種方式來重新擬定自己的特許內容。經濟的變遷已經變成了一種權力,由國家來加以保障。可以修改特許內容的這種權力,構成現代法人的概念。如果特許的內容可以加以修改,則藉由特許來加以界定的法人,其所擁有的結構將會超越任何時點所擁用的功能。à「自治autonomy(韋伯)

經濟時間與基督教時間

時間變成了一個商品,以付以固定薪資的工時來衡量。變遷的時間與時鐘的時間是經濟的一體兩面。經濟的時間具有斷裂以及界定的力量,但缺乏敘事性──它所展開的不是故事性的情節。ó基督教的「歷史是個敘事體」(不存在個人的自主性)

經濟人(Homo economicus)

經濟人生活的所在是空間而非場所。在商業革命時期開始發達起來的法人,把時間當成是空間。法人是個有彈性的結構;它可以存續是因為它可以改變。它的彈性在於它所處理的時間的量,它將工作量以工時的方式表現出來。它的自治以及工時計算方式都與基督教信仰的敘事時間格格不入。

經濟活動是一種冷靜的追求。(經濟史家賀許曼)

3.伊卡魯斯之死

老布魯格爾(Peter Brueghel Elder)「往骷髏地的行列(The Procession Calvary)」:基督的受難下才得以團結然而他們還是位在荒野。

法蘭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鞭刑(Flagellation)」:整體的都市場景。這個場景在都市的景致中表現出模仿基督。

老布魯格爾(Peter Brueghel Elder)「伊卡魯斯墜落之景象Landscape with the Fall of Icarus」:人與人之間缺乏同情心的例證。彷彿時間停止的靜謐中,美麗與恐怖的對比。代表一種場所的意象,在這個場所中,所有奇怪的事情或基督的臨在都被排除了。

 

7章 觸摸的恐懼 文藝復興時代威尼斯的猶太區

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P.285:展現從中古大學及法人所發展出來的經濟力量的權力。國家無法抵抗夏洛克的金錢權力統治。契約的(合意)約束力。

‧威尼斯:貿易的關係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國際化的城市。威尼斯社會是個外地人的城市。外國居民不能獲得市民身分,只能以永久移民的身分居住。契約是打開通往財富之路的鑰匙。

‧猶太區的隔離,是在經濟上對猶太人的需要以及其他方面對猶太人的責難、在實際需求與身體恐懼間所作的妥協。(「伊卡魯斯墜落之景象」中平靜景致的威尼斯版本)

‧威尼斯是座水上城市,水路是城市的街道,將建築物區隔起來,宛若廣大的島群。城市當局用水道來區隔猶太人:猶太人區就是一群建築物島,周邊的運河就好像壕溝一樣。

‧社群與壓迫:威尼斯的基督徒害怕觸摸到那些不同的、誘惑的身體,因此將其隔離起來藉此建立基督教社群。於是,猶太人的身分便與壓迫地理學糾纏在一起。

1.吸引眾物的威尼斯

威尼斯/貿易/一言為定p.291-297

2.猶太區的牆

腐化的身體

身體愉悅/疾病(梅毒)/高利貸「時間的竊取」p.297-302

‧想純粹化的渴望,表達出一個社會的恐懼;特別是當一個團體對自己感到厭惡時,就會「遷徙」去認定另一個團體是不純潔的。這種遷徙發生在阿涅迪洛之後的威尼斯。威尼斯人認為他們受到感官的威脅,並且將自己的自我厭惡錯置到猶太人身上。

‧民眾的潔淨可以藉由隔離少數族群而獲得保障。現代都市社會的大問題在此首次出現。「城市」就法律、經濟與社會層面來看都太大、太複雜了,因此很難將人們結合為一體。要以情感來結合「社群」,就必須將城市予以區隔。威尼斯人這種對社群的渴望能獲得實現,有賴於他們的水上地理學。

都市保險套

‧「日耳曼人工廠」à為嚴苛的空間隔離形式提供了模式。(集中而孤立的原則──方形建築物,中間有庭院;每一層都有開放的走廊圍繞著中庭,並且由威尼斯警察巡視,他們會日夜不停地監視這群北方來的「客人」。)

‧壓迫的空間反而形成了社群感。這就是未來猶太人所將產生的東西。

‧道德的力量若是對自己有自信,便會去挑戰並轉化道德的「穢物」:羅馬教廷。
對自己沒有信心的社會,害怕會失去抵抗力,與他者混雜在一起便會擔心自己會順從:威尼斯。

‧傳染與引誘是不可分的。猶太區所代表的就像是城市的保險套。

猶太人與高級妓女 p.315-320

3.盾牌,而非利劍

分別

‧隔離保護也融合了猶太人區這個受壓迫的社群;隔離也讓這群受壓迫者以全新的方式轉而向內。

‧空間上的孤立現在對於界定「猶太人」來說,反而成了一個問題。

‧認同上的地理學莫德那:代表猶太人知識階層超越了猶太社群的疆界而參與了文化生活,但同時仍保持著自己的宗教信仰與儀式。/一個有聲望的人可以打破猶太區的孤立。

場所的重量

‧猶太區的空間加強了人們對於猶太身體的想像:在猶太區活動吊橋以及關閉的窗戶後面,生命都規避著陽光與水,犯罪與偶像崇拜像膿一樣地流出。環繞著掩蓋所產生的幻想猶太人就像被關進獸欄裡的動物一樣等待被宰殺。

‧藉由壓迫所造成的群體認同,最終命運還是操在壓迫者手裡。認同地理學意味著局外人總是在景象中以非真實的人類形象出現──就像無聲無息地死去的伊卡魯斯。猶太人卻已在這種壓迫的景象中生根;他們將成為景象的一部分。猶太人已經在壓迫空間中凝聚成一個社群,並內化成壓迫者。但這種社群生活證明不過是個盾牌,而非利劍。

4.自由不可思議之輕

‧《威尼斯商人》展示了一個世界:基督教社群中的紳士們變得既不實際或不合邏輯。他們的自由讓文化的負擔減輕,不像猶太區中沉甸甸的文化。自由超越了生命的沉重與義務。

 

第三部分 動脈與靜脈

8 移動中的身體 哈維的革命

1. 循環與呼吸

伯里克里斯雅典以來體熱說à 1628年哈維《論心臟的運動》p.339 (line4~)

新的主流身體形象的理解/近代資本主義的誕生à個人主義

亞當史密斯《國富論》:自由市場上勞動與商品的運作就像身體中血液循環一樣自由,並且同樣有產生活力的效果。商品與貨幣的循環已經證明要比固定而靜止的財產更能獲利。

自由地到處移動,降低了感官對於場所或場所中所引發的知覺能力。任何對環境上的情感連結,都將造成對個人的束縛。(《威尼斯商人》末的預兆) p.340 (line12~)

哈維在血液循環及呼吸上的發現à公共衛生的新觀念。十八世紀啟蒙運動計畫者運用此一觀念來設計城市 p.340 (line6)

醫學革命讓社會工程師認為應以健康而非以道德來作為人類的幸福的標準,而健康又是由運動與循環來決定的。循環作為一種醫學價值與經濟價值,造成漠不關心的倫理觀。不斷運動的世俗身體失去與其他人以及與它所經過地方的連結。

血液的鼓動

(上古觀念)「內在熱」:血液的熱讓它循環/靈魂anima為生命能量來源
ó循環加熱血液(哈維)…循環發生是機械性「身體是抽唧生命的大機器」/身體中的機械運動、神經運動與血液運動造成對身體的世俗理解。... p.343-344

醫學史家的觀察「在一個日漸世俗化的社會裡健康越來越被視為是個人的責任,而非上帝的恩典。」

城市呼吸

普萊特納(首位對於體內循環與身體對環境感覺做出清楚類推的醫生):空氣像血液,它必須在整個身體循環,而皮膚就像一層膜,可以讓身體吸進並吐出空氣。塵土(是皮膚工作的主要敵人)會堵塞毛孔讓髒東西流入體內。」p.346

「不潔impure」空氣穿透皮膚的工作à世俗的意思:指髒的皮膚非靈魂的汙點,皮膚不乾淨是因為人們的社會經驗而非道德失敗的結果。

呼吸與循環洗澡的習慣、穿著;城市的外觀(下水道、鵝卵石->花崗石、光滑的石灰);健康法

巴洛克設計者強調往紀念性建築走去,啟蒙的設計者則強調旅程本身。在啟蒙時代的概念下,街道不管是經過住宅區或是城市的儀式中心,都是同樣重要的。

「動脈」與「靜脈」被十八世紀社記者用在城市街道上,說明交通系統是以身體的血液系統為藍本。

華盛頓特區的規劃傑佛遜(以農村土地區劃為基礎,古羅馬的幾何方格設計)、華盛頓、隆封(「虛線地圖」多中心、多用途共和國首都計畫:反映啟蒙時代對城市循環的看法,而非巴洛克式的)

華盛頓的沼澤地帶à都市之「肺」的必要(隆封)ex巴黎路易十五廣場。(社交的體驗,拒絕商業。)

2.流動的個人

史密斯的別針工廠

十八世紀自由市場的支持者直接將社會裡勞動與資本的流動與身體內血液及神經能量的流動連結在一起。亞當史密斯:試著顯示市場運動中人們是如何成為經濟上的一個特定的個別角色;他們之所以能如此,乃是透過市場所激勵出來的分工所致。

「如果市場非常小,完全致力於一種行業的人,便得不到多少激勵,因為他本身勞動產生出的剩餘部分,無法全部用來交換他人勞動產生出的剩餘部分,」當市場大而且活躍時,勞動者就會受到刺激來生產出剩餘。因此,分工來自於「人有以物易物以及交換的傾向。」循環越多,專業化的勞動者就越多,他們也就越會變成個別的行動者。

技術讓勞動有尊嚴,而自由市場則促進技術的發展。史密斯的別針工廠p.358

城市<->鄉村P.359…循環的德性將城鎮與鄉村綁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彼此創造出專業化的勞動力。

歌德南逃

承諾讓運動中的個人獲得自由:歌德《義大利之旅》(流動的外國人群讓他身為一個個體的感官甦醒了。)…「最後,我可以完全享受我所渴望的孤獨,因為再也沒有比在人群裡人推著人往前走更能讓人覺得自己是隻身一人。」p.361

亞當史密斯《國富論》VS歌德《義大利之旅》:運動都將經驗予以明晰化、特定化與個別化。

詩人的旅程是獨特的,不過這種認為運動、旅行、探索將會加強一個人的感性生命的想法,卻是屬於十八世紀所普遍風行的旅行熱。

「漫遊期Wanderjahre」啟蒙運動的文化,人們總是為了尋找身體上的刺激及心靈上的澄清而離開原來的地方。這些想法來自於科學,延伸到了環境的設計,經濟上的改革,甚至影響了詩意的形成。

3.群眾移動

新巴黎的甜美生活。(巴黎不只成為生產財富的地方,同時也成為高消費的地方。)貧富混雜的巴黎在財富的縫隙中塞著貧窮。

巴黎的經濟交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政府權力的中心,是一個越來越依靠服務都市官僚及其文化外觀的都市經濟。à經濟不平等時à找能穩定局面的政府à革命/暴亂(麵粉戰爭)P.366-367

糧食暴動事件證明了國王與他「子民」之間的父權關係,一種信賴、穩定而固著的關係。(史家林亨特)哈維的典範想讓體內各部分的重要性均等,讓這些部分透過血液的運動而彼此依存。亞當史密斯的市場觀,同樣也將焦點放在市場運行中所有角色的同等重要與彼此依存上,透過分工,每個人都變得更加特定。但是麵包暴動中的群眾,則比較像是彼此交換下所形成的個人集合。從它具有團體的經濟需求來看,這個團體可以比擬成一個個人。「運動movement」這個字因此有了集合的意義,它在革命的火光與流血中出現。

 

9章 釋放身體 布雷的巴黎

群眾心理學與群眾行為(不同於個人行為)的基礎在於,集體性的身體持續處於警戒、憤怒以及主動。在孤立時,一個人「也許會是個有教養的人;在群眾中,卻會是個野蠻人──也就是一個順從本能行事的生物。」...革命將群眾隨機性的暴力予以合理化,使行為本身變成政治目的。…(勒邦)

1.身體與空間的自由

史家傅瑞觀察到革命「想藉著想像,將已經破碎的社會重新黏合起來。」革命必須要虛構「市民」的長相。普世形象的想法存在某種偏見…P.376

革命象徵「瑪莉安Marianne」:趕走大眾的想像,因為她讓人體內部的運動、流動與變化獲得了全新而「集體」的意義,流動而自由的運動現在滋養了全新的生命。

瑪利安的胸部

啟蒙時代晚期,胸部其實是身體部位中一個既具有德性又帶有性慾的地方。P.377,380

原則上,她的身體是一種可以將社會上各色各樣不同的人結合在她的架構下的政治隱喻。革命把她當成一種換喻的機制,藉由看著她的形象,革命就在魔鏡中看到自己的另一種面目,而不只是一種相貌。

瑪利安(慷慨、流暢而多產)VS瑪麗安東尼特(追尋愉悅、對性貪得無饜)

革命尋找空間讓市民能表現他們的自由,城市裡的空間讓瑪莉安的自由、平等、博愛得以實現;然而空間中所表現的自由卻與身體所表現的自由是衝突的。

自由的空間

空間中革命的自由想像,在於完全淨空,沒有阻礙、限制,在一個所有東西都是「

透明」的空間裡,沒有任何東西隱藏著。

自由的空間是以運動的自由來實現啟蒙信仰的;純粹露天空間的出現,是街道在擺脫障礙而變得易於通行之後必然的結果,中央廣場代表著沒有堵塞、自由呼吸的肺。

奉獻、自由移動的身體與完全淨空的空間的抽象連結à革命期間,巴黎人的疏離感開始在街上形成。

權力──在完全淨空的空間中尋找新的人類秩序。

「陰森的建築」:讓人們從不舒服的感覺中產生崇高的情感。ex布雷(體現開放空間的自由權力信念的建築計畫)

革命顯示了市民群眾是如何在廣大開放的空間中遭到鎮壓,革命以這塊空間為舞台,上演著最重要的公眾事件。自由空間鎮壓了革命身體。

2.死亡空間

斷頭台──「革命肢解」(藝評家諾赫琳):必須要以確切方式來殺掉過去的形體,將革命的敵人予以肢解,讓他們的死成為警惕。

宗教儀式──基督教刑罰ex拷問(慈善的意義)懺悔的機會。

政治用途──斷頭台,應設置在城外的中性空間。
遊街(沉默的群眾)à無障礙完全淨空的空間(大露天廣場阻斷犯人與群眾之間的肉體與視覺的接觸)
死亡的技術改變,重點只放在機器身上。à死亡中性化。

斷頭台的運作,可以讓國家官僚便宜行事。中性化讓權力在絲毫不必負責的狀況下運作。完全淨空的空間,成了權力可以規避責任的最佳地點。(完全淨空的空間設計)…群眾可以免除責任感;讓參與者免除情感的負擔。群眾成了集體看熱鬧的人。

3.節慶的身體

革命政府開始訂定一些國定的節慶,規定市民們該有的合宜服裝、動作與行為,在人類身體上架起抽象的觀念。清除敵人而設的陷阱;儀式的作用其實是要壓制市民的身體使其中性化。

被放逐的阻力 P.399-405

夏多維爾節(藝術家大衛)、西蒙諾節(建築設計師兼作家德坎西)à自由的空間扮演著鈍化的角色。

慶典過程中,街道這個空間所具有的多樣性造成團結的阻礙,。到了完全淨空的空間時,一切看來有重新再來的可能;依照史家史考特的觀點,在空曠的地方舉行慶典,在身體動作與政治意涵之間就沒有任何障礙物了,符號與象徵可以直通。沒有任何街道上所生的阻礙,身體完全被冷靜下來。

‧自由想要戰勝阻力、廢除障礙、重新出發──在構想中,自由像是個純粹而透明的空間──這樣的自由,只會讓身體鈍。它是一種麻醉。西方文明對於自由的情感體驗,在運動機械學之下被驅散的無影無蹤──具備前往任何地方的能力、通行無阻、自由的流通、在完全淨空的空間中享有最大的自由。

‧運動機械學成為現代經驗中的一部分──把社會、環境或個人的阻力(帶著間歇性的挫折感)當成略帶不公平或不正義的東西。人際關係中的輕鬆、舒適、「便於使用」成為個人行動自由的保證:藉由感情的阻力,身體會注意到它所生活的世界。這是被逐出伊甸園的世俗版。身體在面對阻礙時才能產生生命力。

社會性的觸摸

‧「要讓人們變成觀看者就要維持疏離感,這是權力的真正形式。(史家于埃)
瑪利安:代表想觸摸與想被觸摸的慾望=「信任」à(布雷/大衛)革命空間裡變得不可接近。

‧大衛「巴拉之死」:完全淨空的空間中描繪同情。在革命時期,同情只能透過身體而不能透過場所來傳達。肉體與石頭在道德上的割裂,成了社會世俗化的特色之一。

 

10章 都市個人主義 佛斯特的倫敦

1.新羅馬

‧倫敦VS羅馬

‧「都市革命」時代:原本是鄉村卻屈服於國際貿易的高漲。(1848-1945 倫敦、紐約、柏林)p.420

‧英國人對階級的敏感──「不管你往哪裡轉彎,階級差異的詛咒都會擋著你,就像一面石牆。就算它不是一面石牆,也像水族箱的大玻璃一樣。(1937卡靜)

‧都市學家班哲明:「十九世紀的首都」─巴黎:基於其所代表性的文化;敦敦:基於它的個人主義。

‧十九世紀:個人主義的時代(托克維爾《美國的民主》第二冊)──獨立自主、為社會帶來秩序(人們只看著自己,因此能共存,並且因為冷漠,所以寬容他人)à造成市民的孤獨。

‧這樣的個人主義在都市空間上有特定的意義。十九世紀的城市規劃目標是創造一群能自由移動的個人,並且讓那些有組織的團體在城市移動時遭受挫折。個人的身體在都市空間中移動時,逐漸與他所賴以移動的空間脫離,同時也與在同一空間的其他人群割裂。移動時,空間被貶低了,個人的命運逐漸與人群脫離。P.424

‧「速度」:現代生活的核心──汽車。個人主義與速度聯手麻木了現代的身體;讓它無法連結。

‧佛斯特《綠苑春濃》──對都市個人主義的控訴;小說奠基在身體移動與身體被動的體驗上。──個人身體可以從經歷變故與挫折中重新獲得感覺。「只有連結,別無他法。」這個命令只有那些認識到在個人的自由、快速移動中存在著真實阻礙的人才會去遵守。有生命的文化將阻力當成是正面的經驗。

2.現代動脈與靜脈

p.426啟蒙時代的都市學家想像個人在穿過城市群眾時會受到刺激。十九世紀的都市學家則想像個人從群眾走出會受到保護。

攝政公園(及攝政街)

‧十八世紀巴黎與倫敦:公園à「都市之肺」──「如果保持大量的流動,那麼就沒有東西會腐敗。(現代都市學家佛提耶)

‧喬治四世&建築師納許──把公園當肺臟,並顧及高速的原則。(老馬里波恩公園à攝政公園)p.428
1. 環繞在攝政公園柵欄外的道路,是一條高流量的交通路線。(可以高速行駛的道路)
2. 樸素的建築街區對照花草扶疏的廣場;它們構成了內外、公私的明顯界線。
3. 灰泥的使用:一種建築媒介,可以創造幻覺。讓整個街區風格一致,精細的灰泥外殼在街區之
間構成一種韻律。à代表了社會的斷裂。
‧攝政公園:一個完全淨空的大型空間。將快速移動(個別性的運輸)與「去稠密化」結合在一起。

‧單一功能的街道創造了一個與勞動分工相同的空間分工,街道沿線只能用來做市場交易,至於附近用來進行手工業或商業的空間跟街道沒有什麼必然的關係。

‧以交通來隔離及淨空空間,可以將有目的的群眾打散。線型的行人運動所加諸於攝政街上的壓力,使得人們難以構成群體、或聆聽他人演說。街道與公園讓個人移動中的身體擁有特權。

奧斯曼的三個網絡

1850-1860巴黎重建計畫:路易‧拿破崙的個人作品,卻成為未來二十年城市轉變的基本藍圖。
1. 用交通繁忙的大街隔開窮人的社區──由流動車輛所構成的牆,窮人區被割成片段。
2. 街道寬度可以讓兩輛軍車並肩通過。
3. 街牆構成連續不斷的街區建築越有錢住的越靠街。對於窮困區只關注建築物的正面。p.433

‧三個網絡:
1. 處理中古時代曲裡拐彎的舊城巷道à讓舊城區能通行馬車。城市動脈:建築形式與移動的身體
關係重大──紀念建築物、教堂或其結構物都標誌著交通工具或走路的身體的進展。
2. 連通城市與城外的道路,這些道路通過稱為「入市稅徵收處」的牆口。城市靜脈:街道上的移
動大部分是要出城的,朝向商業區或輕工業前進。(避免太多窮人走入市中心)
3. 較沒有組織,連接著幾條通往城外的主要幹道,並且連結第一與第二網絡。同時具有動脈與靜
脈:胎死腹中的計畫。

‧城市的玻璃屋頂拱廊:「都市毛細現象」(班哲明) p.435

‧讓運動凌駕於民眾的主張之上:街道交通的設計與街道兩邊建築群分離,頂多在乎的是建築正面;而都市靜脈讓街道變成一個逃離市中心的工具,而非用來居住於市中心。

倫敦地下鐵

‧地下鐵系統設計者學習的是奧斯曼的網絡系統;他們試圖讓人們出城與進城。往外的運動具有階級的性格,即便是那些堅持閒逛的人也會想嘗試。

‧「倫敦原本的想像地貌,開始從地理上的畛域分明,轉變成毫無界線及充滿危險的逾越。(史家渥寇維茲)」而越界者經常是商店主人而非竊賊。

‧藉由混合動脈與靜脈的地下鐵模式的大眾運輸,現代都市空間的時間地理於焉成形:白天的稠密與多樣化,晚上則是稀疏而同質。而白天的混合並沒有造成階級間廣泛的接觸。

3.舒適

‧舒適是一種狀態,我們會把這種狀態跟休息與被動連結在一起。十九世紀的科技逐漸讓運動變成了一種被動的身體經驗。移動的身體如果越舒適,就會在社交上越退縮,獨自沉默地旅行。

‧疲勞感à休息ó「個人」舒適

椅子與馬車

‧社交姿勢à繁文縟節的座位à有椅背的椅子

‧在這些「舒適」中身體陷入了封閉的結構,無法輕易地移動。(製造技術進步)à大眾能夠使用的產品à(加上彈簧的複雜機械運動的座椅)à意味著「放鬆」來自於小而頻繁的「無意識位置移動」。

‧旅行的社會條件的改變:「沉默空間」──火車車廂坐滿了包裹密實的身體,或是閱讀,或是沉默地看著窗外──沉默是用來保障個人隱私的方式在街上亦同,人們開始認為不讓陌生人對自己說話是一種權力,認為陌生人對自己說話是一種冒犯。

咖啡館與酒吧

‧陌生人一起聊天、爭論以及交換訊息的場所à(將咖啡館轉變成社會機構:將桌子搬到外面樹下)à使政治團體無所遁形:讓顧客好好的觀賞風景,而非彼此密謀。

‧構成了風景的一部分外在群眾,已經不帶有革命暴民的惡意公共領域開始充滿移動與注視的個人咖啡館提供了一個可以將被動與個人融為一體的舒適空間(都市風格下的產物)

密封的空間

‧空氣流通的問題──中央暖氣的出現。(連續的玻璃板封住窗戶開口&用排氣管取代窗戶的地位)

‧電燈的發展,對於大型都市建築來說,意味著內部空間將變得更容易利用,甚至可以布要窗戶──新技術將早期建築中,內部與外部因照明的需要所產生的聯結打斷。

‧電梯技術(1846)──克服垂直升降的問題。à被動移動的身體完全失去與外界的實際接觸。

‧速度地理學以及對舒適的追求讓人們陷入了孤立的狀態:「個人主義」(托克維爾)

4.移置

‧佛斯特《綠苑春濃》(打破性與階級的疆界):個人的移置具有一種特定的社會向度。‧人類的移置就是讓人們處於顛沛流離之中,於是便能彼此照顧,並關心自己身在何處。

‧「讓可嘆的階級驕傲、階級保護與階級痛苦的社會,能開始想到一些比較深層的、比較古老的『共同體情感』,以此來作為新社會的標記。(卡靜之評論)

移置是無意識地將指向某一對象的情緒、意圖或幻想轉移到另一個對像或替代的象徵物上,以減輕精神負擔取得心理安寧。

 

結論 市民身體 多元文化的紐約

1.差異與冷漠

格林威治村

‧差異與冷漠同時存在於村裡的生活中,多樣性這個事實並沒有使人加強互動。

‧在現代都市個人主義發展過程中,個人在城市裡逐漸沉默了。街道、咖啡館、百貨公司、鐵路、巴士以及地下鐵,都成了注視的場所而非談話的地方。在現代城市裡,當陌生人之間的言語連結難以維繫的時候,城市中的個人在看到身旁的場警所產生的同情心,也會因此變得短促──就像對於生活上的一張快照一樣。

‧人不想跟自己不同的人來往,但這種不同又會造成仇恨,因此人們所最希望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包容,這些可說是社會學上的自明之理。所謂差異不可避免會帶來彼此的疏遠,意味著這樣的多元文化城市無法產生共同的市民文化;p.469-470

市民文化能否從人類差異中鎔鑄出來──格林威治村的問題:如何讓人們覺得多元文化就是它們生命的一部分。

中心與邊陲

‧羅馬城市(內在幾何)à觀察天體規畫 VS 紐約都市方格(擴張棋盤)à<土地被當成貨幣看待

‧紐約的拆了又蓋──最會以摧毀自己來讓自己成長的城市。

‧摩西──去除多樣性,藉由分割城市,可以達成「公益」的目的。à紐約邊陲的成長。P.476

‧身體的運動,首次在現代產生了重要性,成為一種生物活動的原則。…p.477…能自由移動的人會比較冷靜沉著,並且由於肉體感受到自由的緣故,也會傾向個人主義。

‧「形象目錄」(羅蘭‧巴特) p.478 …由於形象目錄的分類力量,人們很快就打斷對外在刺激的接收,面對差異,他們很快就變成被動。「我屬於哪裡」圖像(都市學家林區)、「防衛性的去刺激」(社會學家高夫曼)
à用這種工具來感覺現實,可以避免困擾與曖昧。個人身體在面對多樣性的過程中,創造了某種像猶太隔離區的東西。速度、脫離、被動:這三個元素是新都市環境利用哈維的發現所製造出來的。
‧在現代世界裡,共同命運的信仰已經遭受到分化。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主張人民共享有同一個命運,革命的意識形態也如此認為;然而,城市的存在本身就已經否定了這樣的說法。個人對於「彼此間的共同命運感到陌生」(托克維爾)

‧紐約、倫敦等城市──透過個別無羈絆的運動來取得現代的形式。否定共同命運,是所有運動的核心。

2.市民身體

‧都市空間的形式,取決於人們是如何感受到自己的身體。除非我們能認識到我們身體上的不足,否則我們永遠也無法了解別人的身體跟我們有什麼不同。市民的同情心來自於能意識到我們身體上的欠缺,而非來自純粹的善意以及政治正確。

‧雅典人自覺的市民文化:「人類」與「城邦」是兩個可以互換的詞語。緊密的市民情感,來自於移置的效果,人們在無法滿足身體需要的空間中,強烈地關心彼此。

在缺乏重要的自我移置經驗下,社會差異會逐漸加深,因為對於他者(Other)的興趣會萎縮。

‧佛洛伊德《超越逾越原則》──現代人對於舒適的追求,其實對人體來說是危險的;這是因為我們雖然想避開困難,但困難卻永遠存在。如何不往後推縮去尋找愉悅呢?
1.「現實原則」:用意志力讓自己面對身體上與感情上的困難。
2.「個人的本能總是與個人的目標與需求相衝突」à「認知不一致」的狀態下,人類會開始專心地探索並投入這塊領域中思索完整性與愉悅的問題。

‧疼痛是人類經驗的一部分。疼痛讓自我失去方向也讓自我不完整,打斷了慾望的連貫性;能夠接受疼痛的身體才能算是市民的身體,才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讓疼痛在街道上展現出來,疼痛才會變得可以忍受。

 

2010/11/01 羅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