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嘻哈美國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莊阿空泰富 13 years, 4 months ago

序言 

O年代美國南方的鄉下的拳擊賽事都以「皇家戰鬥」為開場,一群「有色人種年輕人」聚集在拳擊場,展開一場蒙眼、無底限的鬥毆,群架打到最後,尚未倒下的最後一人可以得到微薄的獎金,完全無法補償斷牙、骨裂的傷害。

作者認為嘻哈文化可以想做是九O年代的「皇家戰鬥」,非洲裔美國年輕人踏入競技場,以語言、情緒甚至身體互相戰鬥來取悅全世界觀眾。《嘻哈美國》一書探索嘻哈美學的形成、變形,以及它如何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三十年深深影響美國與全世界。嘻哈是許多事務的產物,但最重要的是它產自精神分裂、「後民權運動」的美國。

Maslcolm x’s death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3IvBoGf8-s

 

第一章   後靈魂樂時代 

嘻哈的時代來自於七O年代靈魂樂時代的結束,在七O年代,金恩所強調的非暴力哲學的民權運動已經死亡,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暴力語言、以海洛英來控制美國窮人、並以善意忽略取代自由主義者的年代興起。

在這樣的年代中黑人已經可以坐在巴士前排、有投票權、甚至出現一種新的中產階級;而大企業也不以狹隘的雇傭關係看待黑人,隨著黑人專業人士增多,七O年代產生了所謂的「特殊市場(Special market,等同於黑人市場)」部門。諷刺的是在音樂上的特殊部門反而成為非洲裔美國流行音樂創造力最低落的時候,因為一、製作人為了跨界需求而稀釋了黑人的音樂特色。二、迪斯可音樂的興起,並不是迪斯可對黑人無益,而是唱片公司內部與白人樂迷對它的看法是不好的。

-來去迪斯可

「混音機」的誕生、電子合成樂器的發明造就了迪斯卡音樂的盛行;而另一方面亞買加的「音響團」強調貝斯、骨的重低音樂成為的「重混」風格成為美國舞廳DJ的另一種選擇。再加上Toast技術的發明,DJ一邊播唱片一邊對著麥克風念旁白,這三種的結合為嘻哈音樂的誕生提供了需要的技術與感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JSsWlHoQZsU-Roy - Wear you to the ball

-迪斯可白爛

早期的迪斯可音樂是高品質的黑人舞曲音樂,如費城之聲,Barry White等人的音樂,後來因為主流文化想將迪斯可音樂從地下拉到地上,因此就創造出很多很爛的迪斯可舞曲,而Disco Sucks這樣的鄙視態度也就反映在就常被指稱為攻擊全體的黑人樂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vzf0dofNh8The philly sound - Waitin' For The Rain

-不羈去也

一九七六年美國建國兩百週年,但在歡呼之聲下的布朗區卻成為美國白人底下變態的同義詞;相反的,紐約布朗區根本不是文化荒原,因為種族混雜、外界隔離的狀態,讓布朗趨成為塗鴨藝術、霹靂舞、MC和混音等嘻哈文化發芽的地方與場所。

-標籤

在布朗區克林頓高中旁邊的廢棄車廂中,一群無所事事的年青人就拿起噴漆罐子開始創造游擊藝術,雖然充滿樂趣,但同時觸法的行為讓他們把塗鴉稱之為標籤(Tag),雖然塗鴉者被白人認為不過是遊手好閒、危險的年輕人,但「佛迪愛」與「薩摩」這些藝術工作者的噴漆美學卻影響了全世界的藝術文化。   

-霹靂而出

霹靂舞者是嘻哈文化最忠實的信仰者,霹靂舞在短短幾年內備受頌揚,進而被流行文化機器剝削而後棄如敝屣;霹靂舞最早是接頭混幫派的孩子跳的戰鬥舞,而非一種生活型態。直到西班牙裔的年青人讓霹靂舞變成一種競技,當霹靂舞者認定某些歌曲配得上霹靂舞,不斷在舞池裡要求DJ播放,也進而影響到那些嘻哈早期DJM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j9RCRtq46gThe Jimmy Castor Bunch - It's Just Begun

-搞音樂

一、非洲邦巴塔Afrika Bambaataa)成立「祖魯國家」(DJ、塗鴉者、霹靂舞者與街坊年輕人組成),扮演都會文化中的兄弟會,經常出面擺平一些事情。

二、酷哈洛克Kool Herc)將歌曲利用鼓奏式打碟(break spinning、不斷重複一個樂句)將音樂中的solo加長變成另一段完整的音樂,建立了嘻哈音樂的聲音面貌。

三、閃手大師Grandmaster Flash)讓使用括唱盤(scratch)技術變的重要,及punch phrasing(將一片黑膠弄出快聲,另一個則以正常速度播放)與鼓奏式打碟也要歸功於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_2CHTE975QDJ Kool Herc - b-boy

 

第二章   嘻哈不只是一段情 

作者因為KraftwerkM.F.S.B.的音樂讓他更想要認識嘻哈文化,而他在《唱片圈,Record World》與糖山唱片的羅賓森夫婦的認識更讓他理解到嘻哈的面貌,雖然之後是一場災難,但是在那時候寫的文章讓她之後進入了《告示牌,Billboard》,而之後嘻哈音樂的元素趨於成熟,作者就更成為嘻哈一哥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uUvGh9-Ef4MFSB - Love Is The Message

 

第三章   幫派份子-事實與虛構 

越戰估計有百分之十的士兵使用過海洛英,當部分黑人帶回海洛英之後,面對充滿不確定的未來感,他們開始販毒,海洛英的入侵為美國的犯罪場景帶來新勢力,也給了手段慘忍的黑人新幫派力量。一旦海洛英成為大眾化商品,也就終結了它與黑人樂手浪漫連結的想像,也有更多報導顯示毒品快速入侵其實與中情局有關係,這樣的都市毒品文化窒息了美國民權運動,也加速了黑人與猶太白人運動社群的分裂。

快克

快克是古柯鹼的結晶物,因為古柯葉的產量大增,快克因此成為全民毒品;對於活在快克成癮輻射雲下的人(快克毒蟲的孩子、近親朋友與鄰居),八O年代海洛英掀起的毒影因為天使塵與快克的麥當勞化[1],讓毒品的影響在黑人社區內急速加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ChjLMbXVrUGrandmaster Flash - White Lines

崩裂

黑街饒舌歌是快克風潮下的直接附產品,先有快克,才有黑人幫派的崛起,才開始有黑街饒舌歌的敘述。因為快克的藥效很容易衰退,因此快克經濟創造了一個商品週轉率及快的速食經濟(麥當勞化),這樣子的快克瘟疫的結果帶來黑人男性入獄人數激增,販賣毒品、持有毒品等等。更重要的世間ˋ文化深深的影響了黑人文化的心理狀態,牢獄經驗讓人對暴力無動於衷,也造成了全面性的疏離,並成為黑人長大的人生過渡儀式,並塑造了他們的男子氣概(性成為權力與宰制的展現)。

犯罪頭腦

饒舌音樂與幫派主義有關聯嗎?勒羅克是個專門擺平紛爭、進行和平任務的創作者,身為一個音樂人,它製作的「犯罪頭腦」專輯卻造成它死亡的最大主因。作者強調黑街饒舌樂跟好萊塢電影一樣,在行使描繪暴力故事的創作自由,卻不是所有寫出暴力歌詞的樂手都真實的再過這樣的生活。對作者而言,2PacNotorious BIG都不算是黑街饒舌派的代表,他們的死亡不是因為他們唱的歌,而是他們選擇的生活型態,他們自己選擇但也無從拒絕的生活型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NSeLb0AicDr. Dre - Rat-Tat-Tat-Tat

 

第四章   主體本位的「我」 

一般來說,驕傲與自大是缺點,但對世代被剝奪的人來說,卻是自我增能的活力來源,囂張的傲慢成為非洲裔美國男性的積極認同的表現,這種表現成為支撐嘻哈文化的基礎。另一方面,「我」這個字成為非洲裔美國男性最強而有力的辭彙,用每個獨特的「我」去塑造集體的「我們」是黑人重要的一件事情。

英雄與反英雄

拳王泰森是八O年代末期最能體現嘻哈文化的黑人偶像,泰森是仲冬黑人心中受挫的宰制夢想的赤裸且強大的投射。黑人拳王能喚醒黑人觀眾一種驕傲情感,儘管我們住在一個白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我們的英雄多數是黑人,因為我們的英雄並非英雄,而是「反(社會體制的)英雄」。

第五章     黑人擁有?

黑人音樂圈子所遇到的「反白人情緒」來自於大家對嘻哈音樂的一大假設是它源自於非洲裔美國人獨創、擁有、控制與消費的音樂。但作者提到若以異端的觀點來看,若非白人企業家(尤其是猶太裔)的人,嘻哈音樂沒辦法熬過頭十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mmS5Odu6AgPublic Enemy - Welcome to the Terrordome

如此跨步

而非常舞曲取向、歌詞昂揚、副歌簡單的歌曲則能讓白人青少年投入對嘻哈音樂的熱誠與支持,這種有限度的叛逆讓白人青少年能夠小孩與女孩聽流行饒舌歌曲,而郊區男孩則著迷於叛逆饒舌歌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A2_-eQ26tYNaughty By Nature - Hip Hop Hooray

有關上帝與魔鬼

紐約嘻哈圈有非常多「百分之五國家(伊斯蘭國家的分支)」的信徒,他們認為「黑人是俗世上帝」,而大多數認為白人即是魔鬼。而這樣的口號也讓黑人信徒在自己身上找道力量與真理,進而增加了一種驕傲與社群感。

BMOC(校園大人物)

黑人真的擁有嘻哈嗎?對白人而言,嘻哈成為白人新的時髦圈,它不是新東西,而是他們的第一個語言。謝克特(John Schecter)與麥依斯(David Mayes)所創立的Source雜誌則是全美最棒報導嘻哈音樂的雜誌。

嘻哈圈中最重要的白人

魏斯(Barry Weiss)是Jive唱片第一個美國員工,其成功之處便是仔細研究全國各地嘻哈唱片的零售數字,找出各獨立唱片公司的突破之處,而完全的標榜追逐市場導向的唱片公司,而品位則偏向許多成年黑人痛恨而黑人企業家與嘻哈聽眾最擁抱的領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nydK0phSqMKRS-One - Step into a World

勞工節

嘻哈與白人間的關係到底怎麼樣?對作者而言,白種年輕世代對嘻哈的感受可能不像哈林區的那些黑人孩子,但這些歌曲就如同其他黑人音樂的感覺一樣,勾起他們童年樂趣的歡樂與甜美回憶。

 

第六章   永恆的行業 

有個小故事,有個製作人在某個發行公司內發行自己的個人品牌,製作人做出許多暢銷曲目,便想要在發行公司內得到更多的優渥條件,後來製作人找了個女經理想協助她完成這一切,沒想到製作人的律師早就跟發行公司綁在一起,讓製作人簽下對發行公司有利的合約。而律師、發行公司間的聯合只不過是「永恆行業」的一部分而以。

威利闖天關!

作者挪用「永恆政府[2]」的概念,實質上控制唱片業的律師、經理人、個人經理人、會計師、經紀人與廠牌主管才是嘻哈產業的守門人;而唱片製作人、藝人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但這些永恆產業的守門人卻永遠不會失業。EX:大威利的故事。

羅素˙席蒙斯是……

羅素(Russell Simmons),Def Jam唱片的創辦人,他不僅吃素也同時具有人道關懷,他是嬉哈少數與永恆行業者建立親密的個人連結,發展出聰明忠心的的支援網路,並在圈內得到長久的成功。

羅素是另一個高帝?

有很多人把羅素比喻為嘻哈界的高帝[3]Berry Gordy),席蒙斯不屬於嘻哈界的Old school,因此雖然他出身在皇后區的勞工階級家庭,但他卻能始終保持著局外人的觀點來看唱片。作者認為羅素不是嘻哈界的高帝,羅素不喜歡專注於同一件事情太久,像九O年帶她專心的目標就不在非嘻哈音樂的領域中了。

席蒙斯是另一個小山姆˙戴維斯?

作者認為席蒙斯建立人脈網路的本事不亞於小山姆˙戴維斯[4]Sammy Davis Jr.),被稱為「霹靂男孩社交花蝴蝶」的她不但可以獲得永恆行業的支持,更與一群猶太男性夥伴建立起持久關係,為它穩定了Def JamRush Management。讓席蒙斯可以追求「非音樂」的事業冒險中。

席蒙斯是喜劇之王?

席蒙斯創造的Def Comedy Jam活化了已經被僵化、僵滯的原本由主流的乾淨幽默之王-考斯比(The Cosby Show)、或是艾迪墨菲領軍的黑鼠幫與剛冒出頭的馬丁勞倫斯三方所形成的黑人喜劇世界。他創立了黑人喜劇演員的經濟公司,他的巡迴演出讓Def Comedy Jam成為酒吧、迪斯可、社區中新的一種與嘻哈並立的俱樂部表演型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EGd-_xYZADef Comedy Jam

席蒙斯本色

多數的唱片大咖到了四十歲就不再領導嘻哈潮流,成為永恆行業的會員,但席蒙斯在非音樂領域的多元化投資,便是抓住嘻哈邁向成熟過程所提供的各種基會,並成為年輕孩子所校訪的典範。

第七章   嚐新一下 

Mtume認為現在的嘻哈唱片製作過分奴性仰賴舊唱片的取樣,他不反對以電腦取樣做音樂工具,但他反對用它取代作曲。雖然Stetsaonic與許多新世代的歌手的反應就像嘻哈戰士一樣,碰到有人挑戰就吐槽回去。但取樣合成就竟是非洲裔美國音樂傳統的斷裂,或是基進卓越的延伸?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J2pArGnXJ8Stetsasonic - Talkin all that jazz

新玩具

科技是推動黑人音樂的重要力量,從電吉他、電貝斯的出現;到電腦取樣機的出現,「後靈魂樂」的一代用取樣做成循環鼓奏,在加上其他打即元素就叫「做音樂」。

取樣

取樣的彈性讓聽嘻哈音樂長大的音樂人可以用「傳統」方式玩嘻哈音樂,取樣一張沖曼創意、豐富又複雜的唱片,嘻哈成為舊有錄音與新聲音的結合。雖然Biz Markie被原創作者控告非法使用他的暢銷曲”Alone Again, Mtume認為是「藝術戀屍癖」的一種展現,但年輕樂手利用取樣改變了一整個世代鈴聽音樂的方式,事實如此,就是這樣。

 

第八章   我眼所見 

音樂錄影帶(MTV)是所有影響嘻哈文化中最重要的東西,透過影像,美國都會街頭青少年的態度與偏執散播到全世界,並讓嘻哈文化成為一種神話。音樂錄影帶起緣於六O年帶,黑人娛樂電視台則讓嘻哈音樂錄影帶在倫敦曝光的機會遠超過於紐約布朗區。而史派克李、妙手胡迪則讓饒舌音樂錄影帶成為有搞頭的產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OaHLsNPM88(胡迪製作 - My Philosophy

私家偵探與險惡社區

嘻哈電影分兩種,一種協助創造嘻哈文化,擁抱「黑人剝削電影」工夫電影與各式動作片,雖然「黑人剝削電影」賣弄黑人的刻板印象,但其穿著打扮、侵略性性格的描寫,黑人以手槍反擊敵人、昂首闊步任何危險的地方,做起愛來天搖地動。兒嘻哈音樂則將這樣的「迎頭痛擊」當做其指導原則,不管是之後的功夫電影、牛仔剝削電影、以及影響最深的「疤面人」,就將這種黑人的暴力形象成為嘻哈音樂最重要的文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9VRS2aTaKQBrother's Gonna Work It Out

新貴影片

第二種影片則反映嘻哈文化,忠實捕捉當代非洲裔美國人的生活現實,但不管是劇情片或者是紀錄片,這些電影大多技術粗糙、焦點模糊,對嘻哈文化與青少年一無所知。因為電影缺乏音樂錄影帶的即時感,而也因為嘻哈變動得太快,任何有關嘻哈主題的電影到上片的時候就已經過時了。而「籃球夢」是作者少數認為可以勾勒出嘻哈的真實面貌,雖然主題是描述在籃球上。

饒舌演員

雖然大銀幕故事無法表現嘻哈文化,但饒舌演員[5]卻能為這些電影增添樂趣。而當中最有趣的人,便是Will Smith了,作者認為他最成功之處,便是來自於謹守嘻哈守則:表現本色,雖然Will Smith的本色不是鄰里街坊的街頭風,而是「購物中心」。

作者認為嘻哈音樂雖然因為長起以來因為向全世界投射粗暴的都會現實而遭受到口誅筆伐,但他的跨媒體巨星級畢業生卻是本質最溫訓的學生,作者的分析來自於一、美國主流文化的牽引力十分頑強且即具誘惑力。二、不管一個次文化一開始多麼的叛逆,美國主流文化總是挑選其中最不具摩差性的素質,予與最大促銷,給予最大報償。

錄影帶殺死震撼現場的MC

音樂錄影帶造成最可悲的結果便是現場表演不在成為嘻哈美學的中心,饒舌錄音技術的進步已經讓DJ不在是嘻哈的文化重新,反而MC與唱片製作人成為焦點;而數位錄音帶的轉變讓饒舌歌曲表演失去了DJ、MC與觀眾的三方互動,變成對嘴唱歌的鬧劇。而饒舌現場原本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倫理也被錄影帶中被美化的「夥伴文化」所取代。

嘻哈音樂一度是真正的「實才實能主義」,妳在公園與人PK、在舞廳High翻全場、生產自己的單曲、創造自己的歌迷,熬過這些,才能成為真正的饒舌明星,但到了九O年帶,只要有正確的電腦取樣、迷人的錄影帶,你就瞬間擁有了明星光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N8WeadBW1oKris Kross - Jum

 

第九章 新貴搖擺到貧民窟魅力

巴斯比是第一個積極投入嘻哈音樂的人,體會到嘻哈音樂將是一種常駐不走的現象,成立了「上城唱片」。德烈海羅爲上城(Uptown)唱片命名,因為它來自上城區,也點出要表現的精神與風格。
      谷博在村聲雜誌形容萊利(Teddy Riley)的音樂是「新貴搖擺」(1987)萊利的音樂不給人喘息空間,管絃樂鞭打你,鼓聲撕裂你的心臟,是火力全開的機器戰警式放克,以饒舌與電子樂槍擊go-go音樂,然後以更猛烈的節拍予以重組,投射出龐然自負、全然掌控的態度。」他的音樂把兩種在80年代不相容的音樂New Jack Swing串連起來。萊利能夠在嘻哈節奏與音樂導向的音樂自由穿梭。海羅利用萊利創造的音樂美學引導上城唱片的發展。創造貧民窟魅力。
New Jack80年代末的俚語,指的是燙金名片、戴高帽、時髦的都會人士。
Swing:則是一種「搖擺樂」風味的鼓樂節拍,萊利的緊湊切分音樂常以此為基底。)
    
影音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Au0wjQoipLA
萊利:1.五歲能以鋼琴演奏福音歌曲,12歲就精通打鼓、小號與薩克斯風。
2.是第一個能自由穿梭饒舌歌者與聲音唱將音樂間的作曲者/製作人,嘻哈音樂強調節奏導向,而節奏藍調強 調歌曲寫作,兩者間的壁壘被他一筆抹消。3.影響黑人流行樂的巨星有:Jimmy〝Jam〞Harris、……王子、麥可傑克森等人。4.1987-1989年間在上城唱片籌組了自己樂團Guy。但與Aaron Hall 失和導致樂團解散。爲Bobby Brown 做的“My Prerogative”卻更具文化重要性。捧紅了Bobby Brown,但他具有叛逆、憤怒、攻擊性…等形象,終因合約、吸毒、表演做愛…而惹爭議。(P172)
吹牛老爹膨脹成形     Sean Combs(吹牛老爹)     康布思:又名Puff、Puffy、吹牛老爹、PD。能製作唱片、寫歌、唱饒舌歌,還經營唱片公司,是嘻哈文化 的「土產」成功故事。康布思與海羅是師生關係,康布思對流行音樂有敏銳觸覺,願意冒險,對音樂感覺頗佳。康布思曾與羅森布倫聯手,開始以老爹之家之名辦舞會,參與老爹之家舞會就成為唱片圈人士、饒舌歌手、街頭混混、美貌女孩必要之務。
影音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iOUQi6yJp2g
壞男孩唱片
    康布思挑剔的製作哲學加上糟糕的行政文書作業能力,沒多久,上城唱片財務狀況便一團糟。1994年海羅開除康布思,但私人交情仍在。
    戴維斯在70年代成立Arista 唱片,創建了最成功的成人流行樂品牌。開創了黑人自創品牌與大唱片公司結盟的傳統。到了70年代中期,多數成功的黑人流行音樂都尋這種模式發行。戴維斯並與康布思合作成立「壞男孩」(Bad Boy)唱片。推出惠妮休斯頓等多位成功的藝人,另外惡名昭彰大人物也是旗下藝人之一。但惡名昭彰大人物最後不幸遭槍殺身亡,而他的死是東西岸嘻哈大對抗的最後悲劇。(P180)
帝國大反擊
  
「新貴搖擺」上城唱片在1997年停止運作。海羅成為摩城唱片的董事長,但未滿兩年便被迫辭職。又成立了Harrell Entertainment,實驗他的理論與證明他的選秀眼光。(P183)
而萊利是嘻哈圈實力派,即使邁入21世紀,仍有足夠才氣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P184)

第十章 全國化音樂  

T(本名Tracy Morrow),他是擅長押韻的夢想家,雖號稱是第一個大唱片公司發行的「洛杉磯」嘻哈歌手,區域特色的可信度卻打了折扣,他作品未能挑起隱伏於全國嘻哈迷的反紐約情緒。
大多數人認為冰塊與「西部連結」合作,推出尖酸刻薄、謾罵非難的的“All the Critics in New York”是掀開東西岸轟炸對決的序幕。【音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lw3wd033dYE  
 1984年,Fresh Fest Run-D.M.C.掛頭牌的全國巡迴演唱,將嘻哈音樂的疆界推向西部。
西岸!西岸!
      霹靂舞在紐約焠鍊精緻,卻深受「鎖死」(locking)與「彈跳」(popping)兩種舞蹈風格影響。均發展於洛杉磯,在70年代Soul Train節目中得到全國注目。此兩種舞蹈是一種直立式舞蹈,舞者運用他的手臂、腿與軀幹作出各種類似機械人的分離動作,需極高的肢體控制能力。
     影音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eslOq6fAgVQ
     影音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tBm-XxcBBw
 80年代,洛杉磯的嘻哈場景其實有一點比紐約強。
     冰塊本名Oshea Jackson很會將饒舌暢銷曲改編成褻玩歌詞,曾加入地方樂團CIA,與德瑞博士頗熟,替他作品寫詞。     Eazy-E是個異常迷人、有著諷刺扭曲幽默品味的人,願意把買毒品的錢投資在饒舌新風潮上。他認為紐約饒舌在西岸有市場。
幫派國度裡的披頭四
    N.W.A 的作品,太褻瀆、太激進,太康普頓特色,讓紐約饒舌界陷入痙攣,持續排拒它五年。
它的成功打開了年輕黑人歌手的黑暗想像力,釋放他們自由選擇粗糙的語言,去勾勒前一輩的非洲裔美國人不敢公開表達的事物。N.W.A1988年開始分裂,先是「冰塊」求去,接著「德瑞博士」在第二年跳槽,其分裂是饒舌界最有趣的連續劇,這些互罵的作品就像連載的回目。N.W.A給饒舌界帶來最大的衝擊不是分裂,人才鳥獸散,反而讓它的影響力更加擴散。(p195
     隨著美國西南部與中西部的獨立唱片公司越來越剽悍,他們對紐約的敵意也越來越深(紐約對他們亦然),因為他們發現紐約的藝人、電台、現場演唱會觀眾似乎瞧不起他們。
     德瑞博士」優秀的音樂感及其音樂所支持的黑暗醜惡魅力,才是真正的饒舌宣言,充滿天才氣息、痛苦與矛盾的價值觀。他身兼音樂錄影帶導演,展露同樣的敏銳才華。
     冰塊的分析能力特強,敘述手法細膩如小說家,加上流暢無比的押韻能力,成為史上最有趣的饒舌歌手之一。他的創作能力多元而且不肯定格。「冰塊」是個行動派,譬如他不愛演電影,但是包辦電影執導、編劇寫作與影片製作。1995年的「星期五」(Friday)是他的劇本首度被拍成電影,充滿趣味卻不失硬派作風,揭示他了他後續電影作品的自律風格。
     N.W.A的三名大人物中,Eazy-E最忠於他的原旨。他說他之所以進入嘻哈音樂圈是為了滿足自大、賺錢與泡妞,他的確也做到了。但貪婪見證了他的走下坡。Eazy-E的王國栽在比它更像黑道的狠角色裡,1995年死於愛滋病。他是一則值得警惕的故事,而非烈士。(p198東岸與西岸對峙
東岸:Bad Boy唱片。吹牛老爹惡名昭彰大人物
西岸:Death Row唱片。奈特吐派克
      冠軍應屬吹牛老爹康布思,他不僅存活下來,還茁壯到不可思議的規模。
但這場東西對決雖血淋淋,但非真正反目,而是Death Row陣營偏執心態下的虛構產物。但它給嘻哈圈的摧毀力量不亞於快克對黑人社會的衝擊。

1994吐派克在時代廣場的Quad遭到槍擊,而躍登所有媒體,這也是東西岸對決的關鍵事件,至少也稱得上最具象徵意義。但吐派克沒死,加上被判性侵罪名確立,吐派克迅速從一個魅力歌手爬上偶像地位。吐派克認為紐約的饒舌圈人物共同設局槍殺他,渴望以歌曲展開報復,奈特則在旁煽風點火,加上兩人過熱的的西岸沙文心態,其結果非常驚人。他的生活就像歌詞所述:「打起仗來,我毫不容情。」但是在1996吐派克於拉斯維加斯看完泰森拳王賽後被槍殺而死。(p201
    這種由「T創健,N.W.A發揚光大,而後由「德瑞博士」與奈特精心包裝成適合大眾消費的樂風,已成歷史。它曾激發大眾的偏執恐懼,創造出百萬唱片銷售佳績。其中一些作品可列入最好的嘻哈音樂行列,但也創造了(雖是無心的)導致兩各極有才華的年輕人死於非命。
    黑街饒舌音樂將永遠烙印在大眾對8090年代南加州的歷史記憶裡。就像「海灘男孩」代表60年代的理想主義加州。而老鷹合唱團(Eagle)象徵了70年代那種犬儒、圓熟的加州。來自康普頓與長堤海灘這軸線的歌曲訴說了貧窮、槍戰與絕望。這些現象在1992年洛杉磯大暴動後,終於獲得大眾重視,但它們早已存在嘻哈唱片裡。(p203

 

第十一章 費城之聲-灌籃
風格戰爭
   
嘻哈與籃球是定義黑人男性才氣的的兩項事物。籃球之所以成為黑人男性風格的表現場域,是因為它既講究團隊概念,卻也容許個人表現。在此作者集中焦點在談費城七六人球隊。

NBAABA的籃球風格差異:

NBA兩個怪俠:1.Elgin Baylor艾金.貝勒是第一個空中漫步的球員(全能前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pS_5Fz19E

      2.Earl “the Pearl” Monroe厄爾.「珍珠」孟洛(控球後衛,尼克)http://www.youtube.com/watch?v=UBHYe_10lEg

ABA狂野風格:有巨大手的Connie “the Hawk” Hawkins康利.哈金斯, 剽悍無情的Moses Malone摩斯.馬龍, Spencer Haywood思賓塞.海伍德。

相較於NBA的保守,ABA街頭風格(改變了籃球的本質與風貌),不僅要贏,還要贏的夠有風格,除了團隊合作也容許個人發揮的風格。直到1976ABA併入NBA

重要球員 

J博士歐文(Julius Erving “Dr. J”),他將街頭籃球的運動精神與創意帶入職籃,與Converse的球鞋合作在廣告中出現空中灌籃的威武畫面,展現他對美國球鞋文化的影響力。也成為可口可樂代言人,甚至轉形成電視播報員。1976進入NBA費城七六人隊,創造出一種空中漫步的70年代的籃球優雅魅力。

80年代中期的Charles Barkley查理士.巴克利,他惡名昭彰,會對球迷叫罵,伸出中指作汙辱手勢,吐口水,以壞孩子形象贏得媒體注意。他來自嘻哈大放異彩的年代,他和許多偶像一樣將叛逆轉化成一種大眾消費的商品。

90年代的球員投資饒舌唱片公司,甚至自己唱。有Dennis Scott丹尼斯史考克, Brian Shaw布萊恩邵爾, 俠客歐尼爾, Danna Barrows丹拿巴路斯(七六人隊球員)

1996Allen Iverson艾倫.艾佛森進入NBA才剛滿二十歲,是喬志城大學史上第一個未畢業便加入NBA的學生,他可以飛身上籃,兩手交替運球技巧完美,成為嘻哈街頭籃球的代表。他毫不畏懼資深球員,有種大屌不甩的嘻哈態度。儘管媒體常有負面報導,他還是成為嘻哈文化膽大包天的象徵,滿足了大眾對「有限度叛逆」的渴望。與他同年的有Kobe, KG, Marbury, Abdur-Rahim, 好的常被用來襯托壞胚的壞,留著嘻哈血液的球員, 球技日益成熟, 使得NBA更有看頭。

 

第十二章 資本家的工具

嘻哈的價值觀雖然僵固,但作為傳達工具卻有極大彈性,其變行的能力,也是嘻哈流行如此久的原因。有太多故事可以勾勒嘻哈文化的變形能力,他們有的充滿文學性、電影感、流行味甚至政治意圖,但都和黑人民族主義無關,因為嘻哈是最終極的資本家工具。嘻哈的任何元素都能輕易被轉化為商品。
服裝秀
   
早期嘻哈流行服飾:幫派打扮是最早的嘻哈流行,還有塗鴉者常穿的連兜帽夾克與毛衣,可防被識出及穿越地鐵鐵絲網勾傷;重而粗的金項鍊,塗油彩的畫家帽、帽沿反扣的棒球帽、運動服、愛迪達球鞋普通款、貝殼頭的愛迪達等皆是。
    舊派嘻哈穿著(70年代末-83年):即興風格。頂尖設計師從街頭風格取材,大量使用塗鴉者彩繪地鐵車廂的螢光色。
   
 
資料來源:http://www.ncyu.edu.tw/files/site_content/art/%E8%A1%97%E8%88%9E%E8%88%87%E5%8F%B0%E5%AE%A2%E6%9C%8D%E9%A3%BE%E9%97%9C%E8%81%AF%E4%B9%8B%E7%A0%94%E7%A9%B6%5B2%5D%EF%BC%88%E5%AE%8C%E6%95%B4%E7%89%88%EF%BC%89.pdf
大筆交易
   
席蒙斯與Rush Management公司決定聯手將「我的愛迪達」這一首歌的內容變成鈔票。就在Run-D.M.C準備唱「我的愛迪達」時,主唱要求觀眾脫下愛迪達的球鞋在頭上揮舞,形成一片白色的皮革海。以致愛迪達代表願意推出以Run為命名的愛迪達服裝線。這筆交易突破了既有疆域,嘻哈圈有了大公司為他們生產的專屬服飾,其他廠牌也紛紛跟進。
超帥
   
嘻哈挪用高級流行品始自70年代末,貧民窟設計師開始挪用GucciFendi等名牌式樣。「盛裝男子」這家店將大批印有名牌商標的布料樣品作各種剪裁,將他們貼在輪胎蓋,吉普車或家具上,讓高貴的法國品牌與嘻哈風格聯姻。
   
卡爾‧卡尼(Karl Kani應是嘻哈流行服飾圈最成功的非洲裔美國人。1991卡尼率先推出超鬆垮到幾乎要滑下屁股的的褲子與毛衣。也替後來的席爾費格打開了市場。

身材瘦小的美國設計師席爾費格在1996年成為紐約股市交易所排名第一的服裝公司,這要歸功他擁抱嘻哈文化,以及投合了喜好「都會私校生」風格的大批郊區消費者。(模仿私校制服,予以改變迎合90年代年輕人喜愛寬大鬆垮的品味。)
 
不斷向前滾動的流行風潮

嘻哈與流行服飾等其他商品的商業結合,包括歌者的穿著與歌詞內容,都是可以用合約交換,變成商品;兩種流行美學,一為時髦,擁抱高級名牌,如吹牛老爹旗下多位藝人,原本挪用是為了顛覆,但現在已成了炫耀鈔票;一為「自己幹」哲學,嘻哈人創造自己的品牌。
 

第十三章 太棒了 
2 live Crew的爭議
   作者去美國南方的史博曼女子學院開座談會,提出2 Live Crew的猥褻歌詞是針對女性暴力相向,但某些女生並不認為「給我你的屌」「掏出那話兒」有何不對,反而視路克為文化英雄,而不是色情歌者。筆者認為許多成長嘻哈時代的孩子缺乏更大視野,而誤認街頭教條定義一切。
    路克作品以性掛帥。演唱會上公然請女歌迷上台脫衣、跳舞,甚至和他來段口交活春宮。也讓2 Live Crew成為第一個唱片不得販售給未成年人的音樂團體。
文化戰爭
    後靈魂時代的非洲裔美國人陷入一場高度緊張的兩性戰爭,是一場以言語文字、書籍、雜誌互相攻擊的戰爭。一邊是詩人,一邊是電影與饒手歌手。第一發炮火是:恩托薩姬‧桑吉的劇場詩作。回憶七個女人們的生活愛情及愛人施諸於她們的惡行。第二波炮火是:蜜雪兒‧華勒絲的《黑人男性氣概與超級女人迷思》,書中點出黑人男性經常剝削女性同胞,黑人領袖擁權而亂搞性關係,也引來黑人領袖的恐慌與否認。
    這些作品讓長期遭到壓抑的非裔美國女性發聲,他批判白人種族主義,也檢討生命中男人帶給他們的痛苦。黑人男性其實很痛恨這些針對黑人社群而發的「女性中心觀點」居然這麼受到歡迎。
歌唱皇后與毒蟲野雞
   在嘻哈泰半歷史裡,男性消費者根本不接受饒舌女歌者,女MC都受到侷限,只能表現黑人年輕女性在都會生活裡的困頓角色。這種貧民窟中心觀點非常嚴酷、缺乏同情心,反女性、使溫柔的母性顯得毫無必要,而稱呼女性為「賤貨」(bitch)變成一種值得尊敬的方式。饒舌音樂創造出許多女性的俚語,譬如:浪貨、搖屁股的、毒蟲野雞、賤貨等。許多黑人年輕女性用此來攻擊其他女人,更驚人是用來形容自己。
   嘻哈受男子氣概特質影響,女性出頭皆為少數,其風格促使女性跟男生一樣穿著,口出穢言;女性角色在嘻哈文化裡一直搖擺著,直到90年代在服裝方面出現「女子氣質復甦潮」到現在的性感風格是女性的嘻哈外貌,但是實質的文化失調,對女性的刻板並未改變。
帶頭巾的女士-塔克
    她是民權運動資深老將,自由主義運動者,並擔任過公職,爲黑人奮鬥盡過力,她認為饒舌音樂會受歡迎,並不是這種音樂有什麼優點,而是白人公司大力促銷的結果。認定每樁黑人惡行背後必有一隻白人的手。

 

第十四章 賴以為生的技巧  
當代饒舌要素的唱腔抑揚頓挫風格變化快速,內容從狂歡到黑幫火拼,從自吹自擂到政治批評,速度、切分、音色不斷與時俱進。
    L.L.Cool J
MC中最屹立不搖者,長期以來都是暢銷歌者,他多才多藝,可唱出頗具說服力的吶喊、也可充滿誘惑力或流暢傾訴,然後在這些風格裡再做各種變化。當然也有失敗作品,嚐過丟臉滋味,但他總能迅速彈回,就像嘻哈界的變色龍,永遠兼顧流行與正宗品味,並說:只有我才能給自己制定規則。
格調已褪流行
   
「好萊塢」是第一個饒舌DJ,他在在哈林區、布朗區的迪斯可舞廳俱樂部闖出名號,創造許多註冊商標語彙。他是個神奇的表演者。後來「好萊塢」有過極不好的際遇,而消聲匿跡,事實上藝術領域裡誰也不欠誰,而表現傑出的年輕藝人是在老藝人創建的基礎上精益求精,在舊有的基礎上創健屬於他們自己的特色。雖然老一輩的嘻哈藝人失去競爭力,這不是悲劇,是適者生存的鐵律-完全吻合嘻哈競爭的本質。而真正的悲劇是那些正值三十壯年,還有漫長人生的饒舌男女歌手不肯優雅邁入人生另一階段。
Kool Moe DeeL.L.Cool J
    嘻哈的核心始終是追求「勝人一籌」,Kool Moe Dee選擇L.L.Cool J做為攻擊對象,這是新派與舊派的鬥爭,也是哈林區對抗皇后區,更是Kool Moe Dee強硬有勁的饒舌風L.L.Cool J吶喊式唱腔的對壘。但這是場兩個男人間的健康競爭。
    Kool Moe Dee涉足電影圈做過演員、編劇,雖未竄成巨星,但仍能在舊有基礎上重塑新生活,並在其中尋找希望遠景。當「惡名昭彰」被殺身亡,Kool Moe Dee認為饒舌歌手不該再互相逞強鬥狠,他與新一代饒舌樂手,策劃灌錄「終結暴力貳」慈善募款專輯(但是後來流產),他既不心懷怨恨也不超脫現實,成功邁過嘻哈時代,進入另一領域。

第十五章 放克全世界  

80年代中期後,嘻哈音樂與它的文化便受全球年輕人擁抱,成為資訊與態度參考的管道,激怒了各國的「塔克女士」。但這些國家擁抱嘻哈的的方式各自殊異。有些國家裡嘻哈被轉型以適應該地原有文化的語言與需求。一般而言訴求的是趣味,異國浪漫,一如它對美國郊區消費者的吸引力。因為嘻哈擁有許多面向-音樂、服裝、舞蹈、態度…它的變異能力讓它得以適應全世界。

各國密碼
法國:饒舌歌者,使用法語演唱。
丹麥與瑞典:MC多半使用英語,因其母語結構不適合饒舌。
歐洲:選用英語。
北美國人:其實比美國人更忠於嘻哈文化的某些面向。
西班牙:塗鴉盛行,充滿活力,僅遵70年代傳統。
DJ打碟在海外顯然比在美國本土更受尊重,不只是演唱伴奏,還是一門獨立藝術。
愛爾蘭:嘻哈歌詞最具密碼特色,使用大量愛爾蘭土腔與當地俚語,讓美國人聽起來很難解。
德語:發音強硬,充滿喉顫音,和嘻哈流暢韻詞毫不搭嘎。
日本人:對嘻哈時尚的興趣大過音樂內容,甚至有些嘻哈迷跑去美容院大照紫外線燈,以錯誤方法讓自己變黑。
大不列癲帝國:因舞廳文化太強,缺乏撼人饒舌歌者。
牙買加:舞廳文化也非常蓬勃,嘻哈表演團體沒什麼發展機會。
英國藝人Tricky,受嘻哈音樂影響最深,創建一種陰鬱、誘人的英式嘻哈稱為「催哈」(trip-hop),雖他對嘻哈充滿敬意,但卻顛覆了這個音樂類型。
義大利人:使用嘻哈宣洩憤怒的最佳範例 -“Legge Del Tanlione”「以眼還眼」
法國:嘻哈的政治面向成為音樂人、電影人表達抗議的工具。例:「恨」片呈現嘻哈所有元素-MC饒舌、DJ打碟、塗鴉與霹靂舞,生動勾勒嘻哈對法國青年文化的衝擊,也成為當年最暢銷的國片。
    許多美國嘻哈藝人不願出國表演,是一種滲透嘻哈文化的「貧民窟中心觀點」的詭異延伸,討厭氣候不佳、食物不合口味、不喜坐巴士…而放棄探索他國文化機會,杯葛海外演出扯爛砸鍋,漏接好球,實在太丟臉。嘻哈擁有全球性支持者,但它的狹隘心態阻礙它擊出「國際性長打」。

 

第十六章 「好歌」與之後
    嘻哈的無數幻化面貌被喚起,反映、內化了這社會的傷痛,讓它從一個少數族裔的表達方式變成主流大眾激賞之物。我們的服飾、語言、娛樂標準、性感定義與角色模範無不受到嘻哈文化的影響。這個文化的力量還在生長,邁入二十一世紀也不見衰微。
    兩個完全不同的因素決定美國的長遠方向,以及嘻哈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是美國的靈魂。服膺社會正義,去兩極化的政治觀,以及舊派社群意識能否再現。若可以,此種人道取向將會改變美國文化。
    第二個不可知因素是二十世紀青少年的品味。他們被嘻哈產品所圍繞,他們的觀感會是如何?鄙夷年長者的喜好,高喊乏味無聊,然後大步前行。或許在未來所有嘻哈的趣味和憤怒也將變成古董,新一代的人會因另一波勢如破竹的文化潮流而排拒嘻哈,依據流行文化的邏輯也該是如此。但不管他們喜歡嘻哈與否,他們會知道曾經有過一個「嘻哈美國」。

【嘻哈音樂欣賞 http://www.muvids.com/ciara_videos/like_a_boy.html

Beat Box欣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a-ATEOOo8M

 

嘻哈議題延伸

八月八號范姜弄了一個捲款噗,只要有一個回應他就捐十塊錢,結果捐款噗回應有450人左右,范姜自己在貼1500元,總計6000元,後來另一個噗友也捐了1000,范姜就以范姜與噗友們捐了7000元給長老教會。

介紹拷秋勤:

拷秋勤是一個以人文以及社會關懷為出發點的hip-hop團體。

拷秋勤來自於「春耕、夏耘、秋勤、冬藏」農田管理辦法的一詞,意指農家秋分時期收割稻米辛勤之意,而烤這個字則代表農夫手持鐮刀收割的動作,拷秋勤三個字正是說秋收時期農夫拿著鐮刀辛勤收割的模樣。

這個樂團一開始來自於fishLin與范姜,兩人認識於一個街頭活動「Lyricist Park[6]」,從互相對嗆道互相合作,甚至一同學習音樂創作,兩人在創作中無意兼將本土的素材融入hiphop節奏之中,也因為兩人對台灣本土文化的熱愛,就決定做出真正有台灣傳統未到的念歌,兩人在2003年的夏天正式成立了拷秋勤這個團體,2004加入了DJ J.Little,使用傳統的唱片作為括唱片的素材,後來又加入了客座樂手阿機,擅長使用嗩吶、傳統吹管樂器、手風琴等。

拷秋勤經歷:

2007年底發行首張正式專輯「拷!!出來了!!!」,獲得國內各界一致肯定,2008年該專輯入圍台灣第十九屆金曲獎「最佳樂團」以及「最佳台語專輯」兩大獎項,2009年更獲得世界最大獨立音樂獎「JPF Music Awards」四項提名,最後獲得「年度最佳混音歌曲」、「年度最佳團體獎」、「最佳亞洲專輯第二名」以及「最佳亞洲歌曲第五名」等殊榮,拷秋勤不只是第一個入圍該獎項的台灣音樂團體,更是第一個在美國得獎的台灣獨立樂團。拷秋勤並不因此而停緩了創作的腳步,2009年拷秋勤與音樂好友們合作,獨立發行 「拷秋勤Presents:無名英雄」合輯,其中收錄的新曲更是拷秋勤成熟樂風的轉變。

國外媒體以「台灣嘻哈大使 (Taiwan’s Ambassadors of Rap)」稱呼他們,讓海外民眾認知道台灣獨立音樂的創作力與生命力。拷秋勤用音樂介紹台灣大小事,更企圖透過音樂的力量讓台灣人可以更加喜愛這塊土地,提高國家認同及向心力,或許你對拷秋勤的認知僅在於他們的輝煌事績或是搞怪的名稱上,不如從現在起開始認真的感受他們用生命打造的每一個節拍以及字句,或許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及感動。

(參考資料:http://yuki1231.pixnet.net/blog/post/24863503

(參考資料:http://singingthere.pixnet.net/blog/post/7293663

 

 


[1] 麥當勞化:速食餐廳的準則正逐漸支配美國社會越來越多的層面(Ritzer, 1993:1)

[2] 形容紐約市政府裡那些不必經過選舉淘汰的官僚佔據公職多年,而完全不用對納稅人負責。

[3] 民權年代的音樂英雄,摩城發掘許多音樂歌手;Jobete出版公司擁有黑人音樂得很多重要歌曲。

[4] 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非洲裔藝人,熱情、幽默、踢踏舞高手。

[5] 饒舌歌手擔任演員。

[6]早期的大囍門常帶著簡易的收音機及麥克風,到位於台北市的一處籃球公園表演嘻哈饒舌,漸漸的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街頭饒舌表演,包括全台灣的許多知名饒舌歌手及樂團都曾參與這個街頭表演活動,大家都稱這個街頭表演活動為- Lyricist Park 街頭詩人公園,而Lyricist Park街頭詩人公園每個禮拜天都會舉辦,持續了兩年時間,並有更多人開始展開類似的活動。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