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認識論實踐和社會科學 周曉禎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曉禎 13 years, 1 month ago

認識論實踐和社會科學

 

導言 

本文多少呈現出架構性的外表,而以一群定義和論綱(definitions and thesis)來陳述。定義和論綱的目的,是要賦予諸社會科學中的認識論實踐一個一般性的大綱。揭露認識論工作的工具之後,我們將批判性地分析或隱或顯地主導諸社會科學研究的只要認識論模型。最後,檢視認識論的介入和社會與政治實踐間的關係。

 

I. 唯物認識論的出發點、定義及論綱 

(A)  認識論範疇之定義

  1. 認識論:在科學活動的運作中,警覺心的運用。這種警覺的目標是要讓阻礙知識生產的認識論障礙失效。
  2. 知識生產過程:將既定原料(科學知識及前科學的表徵)轉化成某一產品(新的科學知識)。其過成為生產作用者,使用一定的勞動工具(概念、理論、方法),在一定的生產條件(物質與社會的條件)下進行的。

            知識生產過程是一抽象的範疇→知識生產過程 + 科學實踐的其他生產過程 + 意識形態實踐相連接。 生產條件相當於經濟生產中的生產關係,也就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生產作用者的分配矩陣。 所有的知識其生產體系是分不開的。

    3.  科學實踐:生產過程的複合體­—共同的概念場(一個更大的理論/意識形態的構造的一部分),有一套規矩(norms),屬於一套制度機器(研究中心、教育機構)。

    4, 知識:在特定社會結構中,處於意識形態場所(由階級關係界定)中的某一特定科學實踐行動所構成的複雜的整體。

    5. 概念:科學論述中意義的單位。

    6. 意念(notion):意識形態論述中意義的單位。

    7. 範疇:認識論論述中意義的單位。

    8. 理論—意識形態構造:勞動工具聯結的概念與意念。

    9. 認識論突破(epistemological break)

 ü Gaston Bachelard:知識生產過程的突破要經由絕裂(rupture)來了解

 n 絕裂指出歷史的和認識論的雙重不連續

 n 認識論的障礙:智性阻抗、反思想、頑固的錯誤之網、思想對思想的阻抗這些是科學家對自己的實踐想像的關係的產物→系統性錯誤(理論的幻覺、邏輯的謬誤、概念的空白)

 n Bachelard無法解釋這些障礙如何形成及在何種條件下周期地再生產

 n 無法解釋絕裂產生的真實條件(而以心理主義、主觀的唯心論)

 ü Louis Althusser:認識論的障礙放置在意識形態兩面性及社會實踐的功能的ㄧ般理論之脈絡來分析。

 n 意識形態總是做為一個認識論的障礙;意識形態總是做為任何是會群體的ㄧ個黏合因素。

 n 我們認為:任何意識形態並非總是做為認識論障礙而介入科學實踐的領域;知識生產的障礙,在性質上並非全然是意識形態的。

    10.  重建:科學內部的轉化過程。

   11.  認識論障礙:介入科學實踐而延緩、防只、歪曲之事生產的任何科學以外的元素或過程。

   12.  理論意識形態:作用如科學實踐的意識形態體系,藉由制度機器而作用。

   13.  科學家們的自生哲學(Scientists’spontaneous philosophy):一組科學家關於他們自己的實踐之表徵、信仰、態度及習慣。

(B)   社會科學中介入的相關論綱

   這些著眼於社會科學的論剛,代表介入這義領域最起碼的出發點,他們有待解釋及發展。本文目的希望將之放入實踐中來闡明一個認識論介入的特定性。

ü 認識論問題以某種理論意識形態的形式出現-歷史主義的人道主義(historicist humanism)、實證主義(positivism)

ü 今日社會科學首號認識論障礙-經驗論(empiricism)

ü 經驗論對社會科學的支配,由兩方式來理解:支配相反的當代思潮-形式主義、支配那些具有經驗傾向的理論意識形態與理論構造。

ü 支配社會科學的理論意識形態是實證主義、歷史主義的人道主義

ü 支配社會科學的理論構造是功能論、結構論。

 

II. 隱藏在社會科學內的認識論模型 

ü ㄧ般的方法論是認識論障礙

ü 唯心論:         (主體)=(客體)=真理

ü 變種一(經驗論):       =(客體)=真理

ü 變種二(形式主義):(主體)=     =真理

(A)  經驗論:社會科學中支配性的障礙

ü 知識獲取的過程:事實-觀察-證據-證據間之關係-指標-概念-概念間的理論-理論。觀察支配理論。

ü 經驗論不只是認識論障礙而已,同時也是支配階及手上的意識形態武器,他們理論功能緊密地結合它的社會功能:以這種方式為大資本的實踐和理論利益而服務。

 

(B)   形式主義

ü 將知識生產的有效過程(建構與證明)附屬於它。這種對論述附屬有雙重性質:一方面它關乎理論概念得以實現的操作,另方面它關乎被建構的材料與社會實踐的關連。

ü 主張「理論」有自足地位(此主張是形式主義的特徵)是某些社會科學實踐的傾向。

ü 例子:葛比希(georges Gurvitch)、伯格森(Bergson)、派森思(Talcott Parsons)

ü 形式主義無法將科學工作思考成一個生產過程,相反的,它消除了科學實踐理實驗的重要性,而建立抽象的懸絲做為知識生產的起點與終點。做為意識形態的武器,它將「科學的」身分獻給那些最通俗的觀察和最落伍的理論。

(C)   經驗論與形式主義和平共存的例子:結構主義意識形態

ü 經驗主義和形式主義之互補性

       支配者的翻轉-發生在某些社會學和人類學領域中,從經驗論向形式主義的運動--絕無法改變它們意識形態的場域。

ü 結構主義的邏輯要求這兩個唯心認識論(經驗論與形式主義)的變種和平共存,以便分別在該理論發展的兩個階級中各佔一個顯要的地位。

ü 經驗論的兩個不變常數

(a)認為本質性和偶然性的二分法有實質的現實性。

(b)藉由清除偶然的一面,從現實中抽取本質(即所謂抽象,經驗論視此為終極的科學操作)。

ü 唯心認識論的兩個變種-經驗論與形式主義-其目標並不互相排斥,也不必然互相矛盾。

ü 無法由既有的藥方-經驗論和形式論中取得平衡點-推翻這兩個障礙。

 

III. 認識論障礙和理論意識形態:社會科學裡的人道主義和歷史主義 

ü 實證主義的本質特徵即主張普遍科學之存在,而且可以設想為一個非歷史的實體。

ü 歷史主義的人道主義的主張-沒有科學的法則;真理的唯一判準是依據實踐

 

IV.論唯物論的認識論實踐 

ü 唯物認識論實踐不是從一個模型中導出來的,且不能用唯心論者的範疇思索出來。

ü 要素:歷史唯物論、革命鬥爭的實踐

ü 目標:防止理論意識形態的鬥爭(如歷史唯物論和功能論之間)落入唯心論「科學」哲學的範圍。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