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us與春天吶喊──高雄live house與墾丁音樂祭


都會經驗與流行文化報告/視設碩二 蘇韵涵 69693012

Join us與春天吶喊──高雄live house與墾丁音樂祭


前言

  我在三月的時候,去了幾次JOIN US。據老闆所說,它是一個可以玩音樂、學音樂、聽音樂的地方。

  而我在研究所最後的春天,2009434日,第一次去參加了春天吶喊。雖然到處都聽說這幾個外國人辦出來的東西越辦越爛,錢越賺越多,不過人老就越是想做一些像是年輕人在做的事情。

  這兩個項目一個是live house,一個是音樂活動。唯一的共通點可能只在可以觀賞樂團表演。因為在功能上JOIN US也可以喝酒聊天、學樂器、練團錄音春吶也可以看妹、玩海踏浪。這兩者的地域性也不同,不過我還是先以這兩個設為這次的觀察對象,畢竟我當初去這些地方是因為同一個目的:看表演。

  這次的觀察內容,首先闡述這兩者的運作方式,再來討論他們與音樂表演有交集到的元素,諸如表演者、觀眾,與舞台。

 

本文

對象簡介

  JOIN US是一間店的名字,成立至少也三、四年了,地點在高雄中學對面的地下室,據簡介,他是一個藝文展演空間、錄音室、練團室、音樂教室,並可以修改樂器的地方。據老闆所說,另一家性質類似的ATT跟他也有淵源。只是ATT更像樂器行一點,JOIN US則多了bar

  春吶,全名春天吶喊,當初是幾個外國人招呼樂團朋友去墾丁唱歌聚會而逐漸成形。春吶初次舉辦是在1994年,因為它的出現與逐漸響亮的名氣,帶來了人潮與隨之而來的商機,許多音樂活動也趁春吶熱潮如雨後春筍地冒出來,譬如一些商業場或電音趴,像是春浪、墾丁吶喊等,即使舞台性質不大相同,辦至今年,在不是很了解來龍去脈的多數人眼中,春吶也只能算是眾多音樂節的其中一個。而其中大大小小的電音趴,品質不一,有些則帶來了毒品。外界不懂獨立音樂,毒品、辣妹倒是很容易懂,媒體目光也大多落在這些身上,墾丁音樂祭自此容易被外界與性、毒做聯想。

  春吶的會場地點在鵝鑾鼻國家公園,原本是在六福山莊,是在2006年順應政府的要求而更換。因春吶連帶的人潮商機,牽連著地方產業與觀光產值,因此終究與地方政府脫離不了關係。然而本文重點不在政府、業者、地方人士;在地人、外地人、還是什麼大眾眼光,單純聚焦於表演者、觀眾與舞台。

 

表演者與舞台

  JOIN US有表演時票價150300元不等,看團的知名度或車馬費而定(當然這兩者之間亦有牽連),多為現場購票,一次時間大概三~四個小時,通常一次有兩個團,老闆會將較類似曲風的團排在一起表演,都是來自各地的獨立樂團為主。表演通常在週末晚上或下午,平常則讓樂團練團、錄音或教學。

  而春吶簡單地來說,除了邀請幾個較知名的表演團體,大多數樂團是經由徵選而來,也就是開放樂團申請表演,然後依主辦單位的喜好挑選。以今年為例,觀眾經由了31690元的套票進入會場,便可以在3天內隨意觀賞143個樂團,共7個戶外舞台的表演。(另有第8個舞台作為一些交流之用,如電吉他、電子鼓、Air Guitar PK大賽等。)

  春吶的音樂性質也是以獨立、原創為主,再佐以一些較知名的表演者為號召。很多人在說,春吶已經逐漸走調,但當自家聚會變成龐大盛會,牽扯到的事情越來越多時,春吶早已不能與當年的春吶相提並論。先不管它牽連到的什麼利益掛鉤,至少春吶的多個舞台,仍可讓許多各種不同的獨立音樂發聲。

 

表演者與觀眾

  我去JOIN US兩次,共看了四個團,剛好這兩次的客層全然不同。頭一次[1]是兩個高雄的學生團,這兩團團員全都是男生,觀眾人數在JOIN US算是還挺多的,大概有十幾個,都是小妹妹居多,不然就是小弟弟,年紀看起來是高中生左右(國中至大學不等),大家都坐著聽。這兩個團可能曲風比較流行,團員又都是年輕大男孩,是屬於在台下會有樂迷小妹妹拿著名字牌子的類型。

  第二次[2]看到的則是兩個台北團,曲風比較激烈,其中只有一位團員是女生,平均年齡比較大。觀眾人數也頗多,也有十來個,女生比例變少了,來的人很明顯能感覺到我就是來聽歌、來high的。這一次有個插曲,老闆本來安排一個比較龐克的學生團暖場,但因有事耽擱,後來是調性完全不同、以抒情為主的樂團[3]臨時上場代打,與台下的互動場面說多尷尬就有多尷尬,由此能看出類型音樂之間的差異,live house客群完全是以當日主秀而定。後來也有一些外國人陸續加入,比較像是來喝酒找樂子的。

  以上四個團也有三個團在今年春吶開唱,表演方式跟與台下的反應都沒有差很多,當然樂團在live house與台下的互動會更親近隨性一點。

  整體而言,春吶的觀眾類型比較多元,去JOIN US的觀眾類型單次來說比較一致。當然,因為去春吶還可以去墾丁玩,不過全家一起來的通常在主舞台比較多(較知名的表演者大多在主舞台),而外國人到處都是,比例最多的是在電音舞台那區跳舞。衝著樂團而來的觀眾比例當然少很多,因為不少觀眾是衝著春天吶喊四個字來的,關鍵字諸如墾丁、海洋、草地、跟親友出遊,來的理由選擇眾多,聽獨立音樂真的不是很重要,有個樂團也在台上喊:「請記住你們不是來聽演唱會的,而是來SPRING SCREAM的!」,重點在享受那個氣氛。不過樂團也可藉機開拓到原來不曾接觸的客群,因為live house的對象其實是很封閉的,這一點將在下節中詳述。

 

表演與宣傳

  若將樂團表演當做商品,JOIN US主要的宣傳方式就是在部落格上貼表演訊息,註明樂團與時間,有時會錄製宣傳影片上傳至youtube貼在部落格中,通常是樂團對鏡頭講幾句話,或他們之前的表演影片。老闆表示之前有發過DM,但效果不彰,因為會來花錢看表演的通常是一定程度的樂迷,比較不可能不是樂迷,突然看到DM就有好想看的衝動。倒不如發訊息在網誌中還比較實際,因為樂迷通常會自己去找喜愛樂團的表演時間,有看表演習慣的人也會自己找上門來。而如果是比較新的樂團,或是有其他因素需要促銷,則有把票價壓低、憑票可換飲料、學生証減免50元等促銷方式。

  春吶除了每年新聞媒體都會幫忙大肆宣揚一番,主要宣傳和購票管道也是網站,這代表這類表演活動的目標年齡層不會太高,至少都很常使用網路。

  這邊順便講一下,獨立樂團通常也是以部落格作為宣傳的主要基地,常被使用的部落格有StreetVoice, wretch, blogger, pixnet等,youtube這個宣傳利器也絕對不能忽略,如果對哪一團有興趣,在youtube打上團名,幾乎都可以看得到他們之前的表演影片。另外indievoxfacebook等交流社群,也常為樂團所使用。

 

結論

這段叫做主觀的都放在結論裡

  獨立音樂在流行文化中被視為一種次文化,而人們透過消費這類文化,代表自己能夠掌握或晉身成為某種類型的人,並藉此體認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像有人說聽獨立音樂的多數是一些文青,不過高雄有文青嗎,我從小在高雄長大,生於斯長於斯,還長到現在,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認識哪個文青,至少我不會在咖啡廳看到一些拿著小白MAC的人(想拿的倒是很多沒錯),好吧,我不應該因為自己不是文青就說其他高雄人也都不是文青。

  不過像一場表演,觀眾有十個左右就算多了,只有兩三隻小貓的場更比比皆是,子宮藝文現在也是無巣階段。觀眾少,提供獨立展演的空間也越來越少。是不是文青其實並不重要(當我看到網路上一堆阿宅在做文青測驗時,就覺得這感覺真是奇妙),這也並不是單方面的問題,有時候聽或看一些創作,就會發現大多北部人關心的東西已經離吃飽很遠了。啊,這句真的好主觀,那麼先轉回來。像比較多的南部人覺得去春吶、追樂團、看表演是一種青春的表現,常常以抓住青春的尾巴為由讓自己一起搭上消費列車,而不是視為一個理所當然的娛樂。

  而雖然樂團習慣在網路交流,互通有無,但南北水平仍有一段落差,是因為在北部live house跟肯消費的人數多出很多。「當代流行文化是以奢侈生活方式作為它的重要動力之一」,流行文化成長快慢不單單與消費能力有關,也跟整體社會思想保守、注重生活品質與否有關,因素不光是在於人,也是整個環境、當地思想與習慣沿襲的問題。

 

附錄

 

日期

樂團

曲風

團員年紀(粗估)

聽眾

2009/3/21

[1]

嘴哥

POP/PUNK/EMO

22-26

十幾歲,女生居多,坐著靜靜聽

Darkgent[3]

抒情流行

18-22

2009/3/29

[2]

非人物種

台灣龐克

24-30

二十多歲,男生居多,站著跟著搖擺

88顆芭樂籽

藍龐克搖滾

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