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plan of the present work (15-18)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gaun1020 15 years ago

Plan of the present work   Lefebvre     15-21  佳芸整理

XV

 

第二個蘊涵(implication)是每個社會都會產生一個空間,而且這個空間是它自身的空間,每個社會的生產模式,是一種次級從屬的變形,所以這些社會都在示範著一般的概念:即生產一個空間,它自己的空間。我們不能把古代的城市理解為是在空間上人和物的結合體而已,也不能單獨在某個基礎上來看待它,也不能從關於空間主體的一堆文本中來看待它,即使它們有一些是不可取代的知識來源,比如說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等。古老的城市都有它自己空間的實踐:它們都鍛鍊(forged)了它們自己的空間,都取用(appropriated)了空間。當我們需要做這樣空間的研究時,這些空間便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理解,在它的起源或型態上理解,且伴隨那個城市和空間自己的時代(也就是一些日常生活的韻律),還有它特殊的中心,譬如政治廣場、競技場等等。

  我在這裡提到希臘城市只是一個範例。綱要性地來說,每個社會都提供支撐住自己特定的空間,就像它在那裡一樣,作為一種理論意涵的分析。我在這裡說每個社會都有空間,這個每個社會就是指它的生產模式,也就是指它的關係,雖然每個生產模式難免都包含一個重要的分析形式,而這也使得我們的分析遭遇困難。然而如果我們只是限定於這種西方的思考工具,那麼我們如何學習有關亞細亞生產模式的空間、城鎮,或是這些關係是在城市還是鄉村裡具體化出來的?如一般認為地,用具有中國的特色來象徵性或意識型態性再現的關係。(如「國」字中所象徵的四面城牆圍成的城廓,裡面有人民及武器保衛之意涵。)

  普遍說來,社會空間其實在抵抗分析,因為它本身的真實及形式是複雜的。我們可以賦予社會空間兩個適當的地方(places):第一個是再生產的社會關係(the social relations of reproduction),例如性別之間的生物關係(the bio-physiological)以及年齡、家庭的特別組織;第二個是生產的關係(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例如勞力的分工還有以階層所組織的社會。這兩組關係,生產及再生產是無法分割,互相糾結在一起的:分工會反應在家庭上,而且是它的一部份;反過來說也跟勞力的分工互相影響。然而社會空間必須在這兩者之間作一些區別,雖然並不能達到非常成功的區分,但我們必須將它們加以說明,以為了讓它們得以在空間上找到一個定位(localize them)。(按:因此Lefebvre對於社會空間是一個社會產物的分析架構即為分析社會是一個生產模式的社會,而生產模式的社會又包含了生產和再生產。而從第一個蘊涵來看,我們無法看到自然的空間,只能看到在自然空間上被人類設計或工業破壞後展現出來的部份。)

  如果我們想更精細地把計畫定的更好,我們必須指出在前資本主義社會,在前面所提到的生物的再生產、社會經濟的生產一起共築了社會的再生產,也就是說這個社會的再生產本身是不朽的,一代一代不朽,可能經過衝突、世仇、爭執、戰爭,本身是不朽的,空間因此在這個連續性上扮演一個決定性的部份。而這也就是我接下來想整理的(在固定的空間上延續下來,空間使得那些在前資本主義中的那些封建等的不朽是空間讓他延續下來。)

  資本主義的出現或更精確的說是現代新資本主義(modern neocapitalism),已經使我們想做的這件事又更複雜了。有三個互相相關的層面,是我們必須來看看的:

1)生物的再造(biological reproduction)(家庭);

2)勞動力的再生產(the reproduction of labour power)(工人階級);

3)社會關係生產的再生產(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也就是這些關係構成了資本主義,而且它們迅速的尋求也被強加於此。空間的角色在這三個層次上還需要再被特別的檢驗。(按:第二個層次可看做在早期的社會裡家庭的關係會不斷的再製,但進入資本主義,進入了一種生產模式以後,有些人會變成勞工。當活生生的人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就變成了勞動力,於是社會開始產生了資本家、無產階級。然而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階級永遠不死,因此關係會一直存在,意即勞工會繼續製造勞工,資本家會繼續製造資本家。而在第三個層次,資本主義生產的關係裡,勞動力就不是單單是指人,而是結構裡的一部份,並且人數會越來越多,但財富卻是越來越少,於是這樣的社會關係便不斷的製造下去。)

把事情弄的更複雜一點的話,社會空間也包含了特殊的再現,意即上述的兩個關係和三個層面的互相作用,生產的社會關係和再生產關係的特殊再現。

象徵的再現(Symbolic representation)提供、維持了這些,使得社會關係可以處於共存、一致(coexistence and cohesion)的狀態。可是同時它用置換(displays)的方式呈現了它們,藉由自然的幫助呈現並置換它們。也因此藉由象徵形式而把它們隱藏起來,重現再製造的關係是有性別的象徵(sexual symbols),例如男人和女人,有時也伴隨著年齡,如年輕和年老。這種象徵主義所隱含的比顯露的更多,所以這種再製的關係可以被分成前面的(frontal)、公然的(public)的和被賦予編碼的(coded),另外一方面可以說是隱蔽的(covert)秘密的(clandestine)或被壓抑的(repressed)關係,而這樣的關係也正因為它們被壓抑,所以它們具有超越性(sex)、性歡愉(sexual pleasure)的特徵,而這是它的一個是先必要的條件與一個必然的結果。

(按:即一種象徵性,其隱匿的比其揭露出來的更多,只要將關係區分為前、後;公開、秘密後,公開的越多,隱密的也越多。空間會把很多東西公開出來,但實際上隱蔽在空間中的更多。所以當我們把性公開的越多,相對地隱蔽的也就越多。因此空間再生產關係的再現,最明顯的就是性別,如現在設於女廁中的育嬰室便在其中隱喻了性別的分工的概念。)

  所以空間可以被說成是包含了很多的互動(a multitude of intersections),每個關係的交織都會有它指派的位置(assigned location)。這種再生產關係的再現就像是生產關係的再現,而這種再現也會包含權力關係,跟生產關係一樣,這些也會發生在空間上:空間就包含了再生產關係,用一種建築物的形式,用一種紀念碑的形式以及藝術品的形式。這樣一個公開的(粗暴式的)表達,並不會完全地把秘密的或地下的面向排擠掉;所有的權力都有它的伴隨物以及共犯(警察)。

  這種概念的三元化(triad)便會從討論中出現,而這個三元化以後也會一直不斷地反覆再反覆。

  1空間的實踐spatial practice):包含生產和再生產、包含特別的位置以及包含社會構成賦與空間特質的東西,空間的特質包含生產和再生產。

(註:空間的實踐在歷史每天發生的過程裡,空間的構成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因為它不是自然的,而是由人做出來的,所以社會空間是因為人的行為所以才產生出空間的。)每一個既定社會的成員接近空間的關係,有些人可以接近,有些人不行,這空間只屬於某些人的,不屬於其它人,這種一致性蘊涵了一種認知能力(competence)和表現能力(performance)的保証。

  2空間的再現Representations of space):連結到生產的關係,而且連結到由這些關係所強加的秩序,並且也連結到了知識、記號、符碼、前台(frontal)的關係。

  3再現的空間Representational spaces):把複雜的象徵主義具體化,有時是被編碼的(coded),而有時是沒有的,連結到社會生活秘密的或地下的部份,也連結到藝術(art)(最後較不會用空間的符碼(a code of space)來界定藝術,而是用再現性空間的符碼(a code of representational spaces)來界定),因此藝術是被隱匿起來的部份。

  1空間的實踐:是一種感知的空間,能知道空間的大小。

  2空間的再現:是一種被概念化的空間,是科學計劃者、都市計劃者的空間,屬於紙上的空間,是要如何在概念上理解的空間。

  3再現的空間:是一種居住、使用的空間、也是藝術家所描述的空間。是生活經驗空間,這其中具有文化的意涵在裡面。

  (第一層是感知的、第二個是都市計畫式的(公開式的空間)、第三個是互動的(隱蔽式的空間)。)

15

2蘊涵每個社會都會生產它自己的空間

    每個社會的生產模式是一種從屬的變形(subvariant)

    古老城市的空間實踐是鍛鍊自己空間是取用了空間

    *空間的研究可以理解起源和類型;伴隨城市和空間的時代、特殊中心(如競技場)

l          社會提供自己特定的空間作為理論意涵分析

    每個社會(生產模式生產關係)具空間

    如:「國」表示四面城牆裡面住著人民與武器保衛

l          社會空間因為複雜的本身事實與形式,會抵抗分析

l          社會空間兩關係

1.    再生產的社會關係【the social relations of reproduction(性別的生物關係)

2.    生產關係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勞工的分工)

    再生產與生產兩者相互糾結

    空間使前資本主義中,封建不朽的空間讓他延續下來

l          相互相關的三層面【資本主義的出現或更精確的說是現代新資本主義(modern neocapitalism),已經使我們想做的這件事又更複雜了。】

1.    生物再造biological reproduction(家庭)

2.    勞動力在生產the production of labour power(工人階級)

3.    社會關係再生產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ocial relation】(構成資本主義)

l          象徵再現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提供並維持使社會關係共存一致,但是也會置換(display)以呈現其他關係(如男人女人)

l          再製的關係分為前面的,公然的,編碼的;隱蔽的,秘密的,被壓抑的。

    壓抑所以超越性與性歡愉

    空間再生產的關係以性別為例,女廁具有育嬰室(性別分工)

l          空間包括多種的互動(a multitude of intersection)並且每個關係的交織具備指派的位置,因此再生產關係(包括權力關係)類似生產關係的再現,公開表達卻不完全地下化,其形式包括建築物、紀念碑、藝術品。

※概念三元化

l          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感知方面)

    包括生產與再生產,以及社會構成所賦予的空間實踐

l          空間再現 representation of space(都市計劃)(公開式的空間)

    包括生產關係、強加的秩序、知識記號符碼與前台

l          再現空間 『 representation space(互動)(隱蔽式的空間)

    將複雜的象徵主義具體化諸如藝術以再現空間的符碼被界定為藝術

16

l          Social space incorporate social action

Developàexpressàprohibitàperishàgrave

l          Social space

Self-presentation and self-representation achieve a form

l          The act of creation is a process

Disposal place: religious  and politics sites

l          Space should come into being inhabited by a higher “reality”

i.e light

l          Spatial practice

Is lived directly before it is conceptualised

l          Prohibition

XVII

關於我們最初假設的(社會空間是社會產物的裡的第三個蘊涵(implication),我們要花更多的力氣去詳盡說明。如果空間是一個產物的話,我們對於空間的知識必須要被期待來再生產,並且解釋生產的過程process of production

我們有興趣的對象(object),我們會以為是空間上的東西,但應該要轉移到空間的生產(shift from things in space to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space,但是這樣的表述本身必須更進一步的解釋。

對於坐落在空間上(located in space)的部分性的生產(partial production),還有對空間的論述(discourse on space),這些東西只能提供一種生產過程的線索。(按:亦即如果我們只注意到之前我們所談論到的東西,我們便不是在分析生產的過程,那些東西只能提供一種線索。)

我們要討論的是整體(totality)或全世界(global)面向的空間,這個面向不是從屬於分析式無微不至的探尋,而必須要透過並且在理論的瞭解中產生(engendered)出來。(按:亦即Lefebvre是要看一個整體、全球面向的空間,而這個空間指的便是由於新資本主義產生,並且對於整個空間的利用並不是只在空間上面生產東西,而是將之納入資本擴張的一份子來運作。)

1、空間的實踐(Spatial practice

一個社會的空間實踐隱藏(secretes)了這個社會的空間,當我們提起社會空間,就是以空間為前提,這是在一種辯證性的互動下產生的;所以社會生產空間,但看起來好像是在支配並利用空間,社會空間的實踐是透過對空間的解碼(the deciphering of its space)來被解釋出來。

(註:就是說當我在哪裡活動,就已預設已有一個空間在那裡,所以空間既是一個活動的前提,也是一個活動的結果。)

  在新資本主義之下,空間的實踐又是如何呢?它在一個感知的空間中將兩種關係具體的結合起來,

一個是日常生活的真實(daily reality)(一個每天的例行工作)、

一個是都市生活的真實(urban reality)(一個將地方(places)分成工作的或私人休閒的地點連結起來的網絡)

(註:如在農村、鄉村裡工作跟休閒是不分開的,如採茶時唱山歌。但在都市裡,工作時不能做休閒的事情,而下班就不做工作的事情區分得很清楚。而這都是新資本主義的出現,才使得將地方如此強烈地分開。由此可看出Lefebvre對於都市強調的重要性。)

而這樣的連結是很矛盾的,因為它包括了在兩個地方之間最極端的分離,然而它們又是連結在一起的(按:亦即都市生活的特色)。

在社會成員當中特定的空間的能力(competence)跟履行(performance,只能被很經驗主義式的評價(evaluated empirically)。

現代的空間實踐也許能夠被如此定義——舉個極端跟明顯的例子:在政府補助下快速大量出現的住宅計畫(high-rise housing project)的一些居住者的日常生活。

(註:承上,那些在各個地方已經分開的事情,在新資本主義下又結合起來了。當現代社會出現以後,這些互不相干的生活又結合在一起了,因此就國民住宅來說,這些人原本是住在各地方,但因在國民住宅這樣一個很緊密的空間中被結合在一起。而在都市中居住在國民住宅的這些人,大都是在都市發展中跟不上腳步的中下階層的人,他無法跟上日益高漲的房價,因此被結合進國民住宅之中,相反地,那些在都市中具有高收入、買得起好房子的上層階級也會聚集在高級區段的住宅區之中,然而這些其實都是被整合進整個現代資本主義之中,並且正是空間將之展現出來。)

上述的這些並不意味著高速公路(motorways)或航空運輸的政策(the politics of air transport)應該被排除在這些景觀之下。

一種空間實踐必須要有一些凝聚性(cohesiveness,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協調一致的(coherent)。

(註:亦即空間的實踐多少還是具有聚集性,雖然在邏輯上並不是那麼一致。所謂的一致性指的是那些聚集在國民住宅中的人不一定都有凝聚性、社區意識,但他們是每天都要回來(家)的,這裡指的是聚集在一起,而不是僅是在交通上流動的,也就是每個人都有固定的住家和工作場所的概念。因此Lefebvre強調現代生活的特性是自由選擇的,但這些選擇必須透過空間來表現。)

  

2空間的再現(Representations of space

一些被概念化的空間、科學家的都市計畫的設計者,還有一些屬於科學傾向藝術家類型(scientific bent)的空間,以上種種(具有科學家傾向的人),以一種他們所設想的方式與生活合而為一identify what is lived and what is perceived)。

(按:亦即用概念來理解已經存活在那裡的東西。例如規劃萬華區不需要實際到那裡活動,只要靠想像畫出來即可;又如蘇老師博士論文中所研究的,1932年的台北都市規劃,當時規定1.5公里內必須要有公園,但蔣渭水在當時卻提出批評大稻埕附近都沒有公園,而都市在距離居民生活很遙遠的地方,這便顯示出紙上想像的都市計劃和實際居住的生活是很不同的。)

科學傾向的技術人員,他們將所知覺到的東西,用一些黃金分割率(golden number)、標準術語(moduli)、典律(canons)來進行設計,這是在任何一個社會裡的支配性空間(dominant space。在空間傾向的概念中(Conceptions of space tend)我應該要回來講的是可以用語言符號(verbal signs)來說明的系統(以及屬於知識上的語言)(註:這裡是指可以公開表述、說明的空間。)

  3再現的空間(Representational spaces

空間經由一些相關的意象images and symbols)做為我們實際過生活(directly lived)的空間,還有居住者(inhabitants)和使用者(users)能使用的空間,同時也是某些藝術家、作家、哲學家們的空間,但是這些藝術家、作家、哲學家,他們是去描述(describe)的。

(按:可用三個層次來看,一個是實際活在這個空間之中的;一個是在外觀看、使用這個空間,但自己實際上並不住在裡面;一個是實際住在裡面,了解這個空間並且對這個空間具有想像力。)

這是被支配(dominated)、也是被動經驗到(passively experienced)的空間,而這些空間想像力(imagination)試圖去改變(change)和挪用(appropriate。對於它本身課題的象徵性使用,呈現了物質性的空間physical space)。因此這個再現的空間被認為存在某種程度的例外,其或多或少都朝向一種非語言(non- verbal)和符號能夠清楚說明的概念。(註:這裡是指無法公開表述、說明的空間。)

相對的自主性relative autonomy)藉由空間做為真實(reality)在很長的過程中被達成,並且帶來新的矛盾,特別是資本主義或新資本主義的發生。

(註:所謂相對自主性是阿圖塞的概念,繼承馬克思上層結構都由下層結構決定論,以結構主義的方式來解釋,認為一個基本的結構是不會變的,但是在這個基本結構上,會引發不同的領域,每個領域會引發出自己的相對性,如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如文化會自己運作出自己的自主性,但終不脫一個基本的結構,就是沒有錢的人會被有錢的人所決定。由此看來Lefebvre認為空間看起來也會出現自己的相對自主性。)

關於這些空間所帶來的矛盾,我等一下會說更多。我現在想指出一個辯證性的關係(dialectical relationship)存在於上面這些感知的(perceived)、設想的(conceived)以及生活的(lived三元之中。

  

這三元化(triad):是三個元素而不是兩個。在所謂兩個元素的關係裡頭,通常會以對立(oppositions)、對比(contrasts)或衝突(antagonisms)的方式互相干擾它們會藉由鮮明的關係,如反應(echoes)反射(repercussions)鏡設(mirror effects)來確定其界線。哲學已經發現要去超越以主體跟客體的兩元性是非常困難的,如笛卡兒的認知之物(res cogitans)跟延伸之物(res extensa)、康德的自我(the Ego)和非自我(non-Ego)、後康德跟新康德等等。這些二元(Binary)的理論已經不再和摩尼教

Manichaean,註:由波斯人Mani創於西元前三世紀之著名二元論宗教,教義主張「光明/黑暗」二位神祗並存,人的生命亦即二種力量的戰場,靈魂由光明力量所組成、肉體由黑暗力量構成)

有任何衝突,這些二元論將生活活動(living activity)從生命(life)、思想(thought)和社會(society)中剝離出來。

(按:意即Lefebvre認為哲學中的二元對立(從笛卡兒到康德)與摩尼教一樣,變成一種信仰,因此他反對二元對立,認為必須要用三元來看空間。)

自從黑格爾跟馬克思把這個觀念從緊身衣裡頭釋放出來之後,造成了巨大影響,哲學家轉向思考相關的二元論(relevant dualities),藉由幾個特殊的科學來描繪,同時是在透明性的名義之下進行,並且去定義相對立的知識性的兩面。像這樣的系統既沒有物質性也沒有鬆散的結論:它是一個完美(perfect)的系統,這個系統的理性是被預設的,而當我們用心靈來檢視時,它是不證自明的(self-evident)。(註:前面Lefebvre說笛卡兒、康德是二元論,但黑格爾用辯證法,即正反合的方式來扭轉二元論,「正」不會單獨存在,而馬克思則是將這種辯證法由心靈轉移到物質,所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從彼此單獨存在轉變成相互關聯的關係,意即一個概念的存在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的,單獨存在的二元變成相互關聯的二元,但這基本上還是存在著一種不證自明的概念。)

  根據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馬克思的公式,知識會馬上變成生產力,並且不會透過任何中介物,只要資本主義生產模式到來。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在意識型態跟知識間有一個很清楚的變化發生:就是知識會取代意識型態。因為它馬上就可以用,就如同之前意識形態的威力,所以如果知識在資本主義中馬上就可以使用的話,那麼它就可以取代就是意識形態,但是意識型態在某個程度上跟知識是有差別的,意識形態是由修辭、後設語言、甚至經由贅語、勞心之作組成的,並且不是一個哲學形上學的系統化,也不是一個文化上的價值來得到它的特色。意識型態跟邏輯變得不可區分,至少在某個程度上有個嚴格的一致性的要求,它必須要排除反主流。(p44

  所以空間的再現必須結合意識形態跟知識是在一個社會跟空間的實踐,所以第二個空間的再現同時結合了意識形態跟知識,傳統古典透視法就是最完美解釋,對於我們今天的計畫者來說,地方化的系統指派一個實際的地點對特定的活動。

  區域就是在再現更寬廣的底下,讓知識跟意識型態可以區分出來的,而這也可以補充意識型態的概念,並成為一個可使用的對空間分析的工具。(p45

  再現會比意識形態跟知識更可行的分析工具,因為意識形態會涉及評價,知識則過於傾向科學性,會削減一些人文的東西,再現比這兩個概念更寬廣,不會陷入這兩個概念的僵局。

  在這三者關係中不是簡單也不是穩定的,在意義上也不是正向(positive)的關係,但是它是跟對立的相反(negative),不是不可解釋的(indecipherable)、不能說(unsaid)、被禁止(prohibited)、無意識的(unconscious)。(不能將之視為不證自明的,必須要說出來的。)(p46

17

第三個蘊涵

【如果空間是一個產物的話,我們對於空間的知識必須要被期待來再生產,並且解釋生產的過程(process of production)】If space is a product , our knowledge of it must be expected to reproduce and expound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l          興趣對象:空間上的東西轉移到空間生產(空間生產線索:空間上的部份生產與空間論述)

l          討論空間是整體的全世界的空間

l          分為三向度討論

一、               空間實踐

社會空間的實踐透過對空間的的解碼

諸如:提及某活動預設已有活動結果

新資本主義

感知的空間結合日常生活的真實(daily reality )與都市生活的真實(urban reality)

:都市工作與休閒分開但是鄉村生活不會(採茶唱山歌)

政府補助高速大量住宅計畫(國宅與豪宅)

高速公路建設

航空設施

二、               空間再現

設計者(都市計劃者或是具科學想法的藝術家)的想法與生活結合

三、               再現空間

空間經由意象作為實際在生活的(住在此)、居住者與使用者的(只看不住)、藝術家作家哲學家的(住在此且了解之且具想像力)空間

l          相對自主性(relative autonomy)

以空間為真實經過長期過程而達成卻當新資本主義或資本主義帶來新矛盾(有錢人決定沒錢人)

l          超越二元性不容易但是Lefevre反對之

空間再現搭配知識與意識形態

l          三元素的關係以對立、對比與衝突相互干擾,藉由反應、反射與鏡設(mirror effect)確定界線

不簡單、不穩定、不正向關係、與對立相反、非不可解、釋非不能說、非被禁止、非無意識、非不証自明    

l          3元素

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感知方面perceived)ex:連結當地道路到廟宇(連結城鎮與朝聖者)

空間再現 representation of space(理解方面conceivedex:天堂與人間

   再現空間 『 representation space(生存方面livedex:鄉村教堂

XVIII

假設空間是被生產出來的,假設存有一個生產性的過程,那麼接著我們將論及歷史(history);也就是我們第四個假設的蘊含(implication)。

空間的歷史、空間生產事實(reality)的歷史以及空間的形式和再現,不可以跟按照日期發生的因果鏈(causal chain of histirical (i.e.dated events)混淆,不可以跟習俗和法律、理想和意識型態、社會經濟的結構或機構等等一連串的序列混淆。

(亦即空間的歷史不可以視之為一種因果順序,如基礎結構、上層結構等模式所組合而成的。)但是我們可以確信生產的力量(如自然、勞工和勞工組織、科技和知識)很自然地扮演了生產關係在空間生產中的一部份。

  從上面的段落已經很清楚的展示從一個生產模式到另一個生產模式的過程,對我們的議題來說是極度重要的,由於它起因於這些生產的社會關係不會不留任何痕跡在空間上(意即生產的關係一定會留痕跡在空間上),也一定會徹底改變(revolutionize)它。

(案:空間的歷史會直接關係到生產的問題,因為它導因於種種的社會生產關係會在空間上留下使用過的痕跡,也會去改變空間。)每一個生產模式都有他自己特殊空間,所以不同的空間就是不同生產模式中的一個成員,從一個生產模式轉移到另外一個生產模式,它都會伴隨一個新的空間的生產。有些人會宣稱一個特殊生產模式的地位(status),對這個生產模式,他們是理解作為一種已經完成的整體(finished whole)或封閉的系統(closed system

(註:一些傳統馬派認為一種生產模式變革到新的變革模式時,什麼都不會被留下,是一種全新的樣態,但Lefebvre在這裡思考到的是土地與空間的關係。)

這樣的思考模式永遠都在追求一種透明性(transparency)、實體性(substantiality),或兩者皆是,對這樣的對象(object)有自然的偏好。然而,相對於這樣的觀點,去檢視生產模式間的轉移將可以揭露出來一個全新的空間(fresh space)在這樣的變化裡真的被造成了(generated),這是一個接下來準備被計畫(planned)跟組織(organized)的空間。(案:只要有一個生產模式發生改變,對空間的使用就會有一個全新的方法,因此如果把空間視為土地的話,土地在原地上永遠是一塊的,但建築於其上的空間卻會不斷的改變。)

文藝復興的城鎮(town來看,文藝復興時期封建的系統已慢慢潰散(dissolution),商品、資本主義已慢慢興起。就是在這段時期,符碼(code)已經被全面建構起來(constituted),對於這個符碼的分析(強調其較具有典範性的面向),將會在我們當前的討論裡花掉許多頁數。

這個符碼從古代希臘、羅馬的城市(city)到維特魯威(Virtuvius)及哲學家們的作品裡一直在形成,之後便成為那些作家們的語言。

(案:在符號學裡符碼應是屬於語言的表意作用,因此Lefebvre在此處應是表示有一種符碼形成了,而這個符碼是如何看待空間的符碼,並且它是在都市裡發生,是不關於鄉村的。

所以有關於空間的符碼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並非照顧到所有人。)

它(發生在都市裡的空間符碼)是相應於空間的實踐(spatial practice)並且無疑地也相對應於空間的再現(the representation of space),其超過相應於再現的空間(representational space)(註:意即在文藝復興以前,比較強調前已論及空間三元性中的前兩項:「空間的實踐」、「空間的再現」),這個符碼還是被巫術(magic)或宗教(religion)所滲透(permeated)。

這個符碼整個建構起來的意含就是人民(people)(如那些住戶、建造者、政治家),他們停止從都市訊息(urban messages)走到都市符碼(code),他們為了對這個現實解碼(decipher reality),為了對城市和鄉村解碼(decode town and country),於是他們開始不從符碼到訊息(code to messages),因此便產生了一個對這個符碼而言是適當的論述與事實。

(案:即這個被建構出來的符碼想表示出其意涵為「人民」,而這些人民只是都市的訊息卻不是都市的符碼,但因為空間的符碼是關係到生產模式的,因此在此處便成為不去討論符碼究竟是什麼,而只是訊息而已。因此這些「人民」都接受都市的東西都是「正確的」,而鄉村則變成是相對於都市的,這樣的觀點並不是由都市和鄉村的關係來討論,純粹是由一個都市的正當性來討論都市與鄉村。因此對於住在哪裡是好的、壞的,成為是由住在都市裡的人決定,這樣一來便會出現甚至把現實拿來適應符號的情況,現實變成是在空間的符碼裡面被做出來的。)

因此這個符碼就有了一個歷史,而且在西方這個歷史是由整個城市的歷史所決定的。最終它會允許城市的組織,而這個城市的組織經常被推翻(overturned),這個符碼允許城市的組織成為知識和權力(knowledge and power),換句話說是成為一種制度(an institution)。(案:即我們所看到的一座城市的制度就是這座城市的歷史。)這樣的發展宣佈了城市跟鄉村系統在它們的歷史現實上,其自主性(autonomy)的衰亡(decline)與墮落(fall)。(案:即這個歷史發展是符碼的發展,而不是城市本身的發展。)

國家便是建立在這樣古老都市的後盾之上,而都市的結構跟符碼在過程中被粉碎了(shattered)。

注意像這樣一個符碼是上層結構(superstructure)的,它不是城市本身,不是其空間,也不是真正在空間裡的城鄉關係(town-  country)。這個符碼服膺(served)於來固定(fix)城鎮的字母順序跟語言結構,並固定其最原初的記號(primary signs)以及它們的典範(paradigm)和句段關係(syntagmatic relation)。用一個比較不抽象的話來說,(建築物的)正面(facades)被協調進一個創造性的透視法

(案:此處這個正面就是都市,在圖畫中,正面就決定了所有,而這個透視法就是符碼)

入口和出口、大門和窗戶都從屬於正面,也因此它們都從屬於透視法,所以街道跟廣場與公共的建築物、政治領導人物和機構(具有主導效力的市政廳)以一種十分和諧的方式被安排在一起。

在所有的城市裡面,從家庭的住居到紀念碑式的建築物,從私人空間到整個區域,這個空間的元素是同時被一種令人熟悉與驚奇的方式,拆解(disposed)和組合(composed)起來的,這樣的情形一直到二十世紀末期都還未喪失它的魅力。因此,很明顯地一個空間的符碼不單單只是閱讀和解釋空間的方法,它更是生活的方法

(案:即透過符碼來告訴我們哪裡可以去、哪裡不能,而不僅是談論而已),

也是我們瞭解、甚至是生產空間的方法。就如同它把口語式的記號(包括字詞、句子以及在這些字句中被發明出來的意義,而這個意義是透過一個表意(signifying)的過程)跟非口語式的記號(包括音樂、聲音、召喚、建築建造)連結在一起。

  空間的歷史不能侷限在對於一個既定符碼(given code)所特定的時間點(moments)研究。它必須要處理更全面性的面向(global aspect),處理把生產的模式作為一般性(generalities)而將之涵蓋(covering)了特定社會的歷史跟建制。更進一步,空間的歷史應該被期待對那些生產過程的發展分期化(periodize),而這並不是相對於廣泛被接受的分期化。(案:意即現在已經被分期的東西是我們不能接受,這些分期應根據生產的過程來進行。)

  絕對的空間(Absolute space是由一些自然所在位置(nature located at sites)的片斷所組成的,並且是因為其內涵的質性(intrinsic qualities)而被選中的(如洞穴、山頂、河流),但是它們神聖化(consecration)的終結(ended up),是因為把它們自然的特色和獨特的東西所剝奪所致的。因此自然的空間很快就被政治的力量所佔據(populated)。

(案:即自然的空間已不再是自然的,而是被人的政治力量所干預。)

作為代表性地,像建築物會在自然中選擇一個地點,並且將之轉化為政治的領域,其透過一種象徵性的媒介作用(symbolic mediation)來完成,舉例來說,像那些地方神的神像、希臘神廟裡的眾神們或神道信徒們的聖殿裡,沒有包含別的東西,只有鏡像的存在(empty or else containing nothing but a mirror)。(註:empty相對於自然,是指那些神都是假的都是空的,只是一面鏡子。)

一個神聖化的本質sanctified inwardness)把自己設定在跟在自然的客觀(outwardness in nature)是相對的(案:所以神殿便跟自然區隔開來了),同時它也重新呼應和儲存這種客觀性。儀式跟典禮所展示的絕對的空間保留了許多自然的面向,雖然它是透過儀式性的要求所修正的,例如年齡、性別、生殖力,這些仍舊扮演重要的角色。一開始這些市民(civil)和宗教(religious)的絕對空間保存並結合血系、家庭和沒有中介性的關係,但也會轉換它們到城市和在城鎮上建立起來的政治國家。佔據在這個空間上的社會政治力量(socio-political),同時也會進行其行政跟軍事上的擴張:行政人員(scribes)跟軍隊就是這樣的圖像。

(案:即只要國家一建立起來,本來只是血系的集合,慢慢便會擴大到非血系。)

那些生產空間的人(農夫、工匠)和管理空間以及用空間來組織跟再生產的人不同,管理和用來組織的空間的人是祭師、戰士、行政人員、王子們,他們擁有別人所生產的東西,並且挪用別人所做的空間,使自己成為完全的擁有者。(案:絕對空間講的是用城市符碼進行一套語言規則後所進行的帝國,假借自然的特殊性,但卻是利用自己把符碼做出來的東西將之對應出來。因此上段中的神不是真的、是空的,只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人為的政治力與權力。)(p48

  就是在這個時間,生產力(productive activity(即勞工)變成不再是再生產的過程,並且使社會生活源源不絕,但是在轉變為獨立性的過程中,勞動(labour)成為一種抽象的概念,並且變成抽象的社會勞動力以及抽象的空間。

(如果之前是絕對的空間,在資本主義出現後,空間開始變成抽象性的空間。因此當資本主義出現之後整個生產模式改變,資本主義有機器生產當後盾,所以相對來說勞動力的集中,因而成為一個新的空間生產。如果文藝復興時期存在一個「絕對的空間」,那麼這個「抽象的空間」又是如何運作?這正是Lefebvre接下來要談的。P49

  這個抽象空間從歷史的空間接棒過來(take over)(指絕對的空間),雖然慢慢失去它的力量,但還是靠再現性的空間為基礎,

(前面那個階段如果是強調「空間的實踐」、「空間的再現」,現在則是強調「再現的空間」。)抽象的空間是客體性(objectally)的運作,成為一組事物或記號(thingssigns),以及成為一組這些事物跟記號的形式關係:玻璃跟石頭、混泥土跟鋼筋,角度跟弧度、充滿跟沒有(full and empty)。

形式的和數量化的抹去任何差異,就好像它們是從自然跟歷史的時間裡得來的東西一樣,它們現在是源自於身體(body)的(如年齡、性、種族)。

這些整體的表意作用(signification)指涉回(refers back)一種超表意(super-signification)作用,而這種作用逃離了意義之網(meanings net(案:即逃離了指涉的作用):也就是資本主義的功能,其策劃同時的公開和隱蔽。

(案:抽象性的空間是一種被資本主義運作的符碼,所有東西都被資本所運作、支配。)

空間的支配形式,也就是財富跟權力核心的支配形式,被它支配的空間就是一些邊陲的空間(peripheral spaces),並試著藉由暴力的手段去尋找,征服其面對的所有阻礙跟抵抗。就這部份來說,差異(differences)被強迫成為一種藝術的象徵形式(the symbolic forms of an art),而這本身是便是抽象性的。

(案:抽象性的空間不容許任何的差異,有差異的話就會變成藝術的象徵形式。)

知覺的(sensory)、感官的(sensual)以及性(sexual)的錯置(mis-taking)所得來的象徵性,本來是內涵在抽象空間的事物和記號,現在它會找到一個客觀的表達,用衍生的方法(derivative ways紀念碑就會有陽性崇拜的面向(phallic aspect)、就會散發一種傲慢感(arrogance)以及官僚政治(bureaucratic)和政治獨裁主義(political authoritarianism)內在的一種壓抑空間將無所不在。

18

第四個蘊涵

【假設空間是被生產出來的,假設存有一個生產性的過程,那麼接著我們將論及歷史(history)】

If space is produced, if there is a productive process , then we are dealing with history.

l          空間歷史、空間生產史、空間的形式與再現不是按照日期的因果鏈

l          在空間生產中生產的力量扮演生產關係

l          一個生產模式到另一個生產模式會產生新的空間(土地與空間的關係)

    土地不更動但是上面的建築物更改變成不同的空間

l          文藝復興前強調空間實踐與空間再現

l          對符碼的適當論述與事實

l          由都市正當性討論都市與鄉村(住所好壞由住都市的決定)

l          城市發展是符碼的發展並非城市本身

l          符碼固定城市的字母順序與語言結構(建築物正面facedes)

l          空間符碼經由閱讀、解釋空間、生產空間的方法(口語式記號:字辭經由表意連結非口語式記號:音樂)

l          歷史分期根據生產模式

l          絕對空間

    自然所在的位置之片段所組成(如洞穴、河流、山頂)

    因為內涵的質性被挑選但因為特色被政治力量剝奪而終結神化

    代表性地點因為象徵性形成政治領域(地方神廟的神像變成鏡像所在)

儀式與典禮的絕對空間:保留自然

市民與宗教的絕對空間:因為血系家庭或相關仲介關係變成城市與政治國家

l          抽象空間(絕對空間在資本主義下)

    再現空間的基礎

    整體表意作用指涉回超表意

    資本主義運作的符碼

    內涵再抽象空間的事物經衍生方法產生客觀表達

紀念碑:陽性崇拜

:傲慢、官僚、政治獨裁主義

*參考資料

http://cc.shu.edu.tw/~ericsu/result/05.htm

第五次

空間的生產:空間三元論與文藝之角色 

 

第六次

空間的生產:空間的知識與空間三元論之關係

 

第七次

空間的生產: 從歷史空間到抽象空間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