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


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

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 /David Harvey   王志弘譯             2009/5/4 林佩穎整理

第二章 不均地理發展理論筆記

不均地理發展的理論,橫越世界經濟體內部的個空間(各種不同的尺度。)全球化的『新自由主義』策略,減少貧窮的成果,並沒有實現。

資本主義內部,或者其他生產方式中的不均地理發展,一點也不新奇,甚至有重疊思考的部分:

1.      歷史主義/擴散主義的詮釋,認為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西方)的政治經濟發展,是資本主義的引擎,讓所有其他的疆域(領土)、文化和地方,搭上通往經濟、政治、制度與知識進步之路的列車。不均地理發展被解釋為一個源於中心的差異化擴散過程的產物。『趕上』以西方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動態,後者常被描繪為現代性,甚至是文明的高潮。因此,整個人口文化和疆域,都被假定為無能塑造自身的歷史。

2.      建構主義的論點,聚焦於『低度發展的發展』。由勢力最強的帝國主義、殖民或新殖民播效的國族國家,憑其政治、軍事和地緣政治活動來支持的資本主義剝削性行為,乃是不均地法展的根源。導致有差別的剝削。

3.      環境主義:考察了人類適應多樣環境可能性的,這些支撐了疆域專疏化、分工,以及連續的資本積累框架下,獨特區域生活方式的創造。

4.      地緣政治:

1.底下,原始積累和自然徹底的轉變被視為必要之惡,在2.底下難以替資本主義及其同源的殖民主義、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形式,建構出相同的正當性。在3.底下,不均地理發展的環境限制的問題,變得更加引人注目。在4.底下,我們比較傾向於假設政治實體之間的競爭性鬥爭乃無可迴避的。

論證的結構

條件的約制:

1.      資本積累過程於社會生態生活之網中的物質鑲嵌。

2.      奪取式積累(這是馬克思『原始』或『原初』)積累概念的一般化,藉此將既有的資產像是勞動力、貨幣、生產能量或商品聚集起來,然後當作資本,納入循環)

3.      資本積累於空間和時間中的規律特質。

4.      在各種地理尺度上的政治、社會與『階級』鬥爭。

這種理論承認某些辨認的出來,涉及了生活網絡、奪取式積累,以及擴大再生產積累如何一起運作,以及政治與階級鬥爭力量的動態。

第一點,牽涉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構思抽象與具體之關係的方式,辯證法,尤其是強調內部關係的那種辯證法,持續不斷協商特殊與普遍、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係。

第二點,仰賴有待鋪成的空間概念。(參見下一章)

1.『生活網絡』中社會過程的物質鑲嵌

不均地理發展反映了不同社會群體將其社會性模式,於物質上鑲嵌到生活網絡中的不同方式,這種生活網絡就是不斷演變的社會生態系統。

資本主義歷史地理比較傑出的事情:傑出的彈性和適應力。

日常生活與生活世界在資本循環之內,唯有當日常生活已經完全朝資本循環開放,全部的商品形式,由分工、產品利基的追求,以及體限資本益信條的論述與意識形態的一般演化所塑造。資本主義的運作方能以情感性的意義及正當性當作支撐。身體變成了『積累的策略』。

金融債券:顯然跟物質生產與消費的世界毫無瓜葛。

『常識』的不均等且全然不同的結構,扮演了塑造不均地理的作用。

例如:矽谷

2.奪取式積累/貶值

所有的社會都會產生剩餘,以求取生存。而剩餘的集中或占用,成為各式政治與階級的建構來源。資產階級將剩餘當成私有財趕,並為了追求更多的剩餘,而將剩餘投入循環。

剩餘的形式:自然資源、與文化歷史。

奪取的形式:新興資本主義國家。(日本、中國、南韓)

貶值:資本主義危機時期,資本會貶值,這意味著剩餘價值遭到縮減。

3.空間與時間中的資本積累

資本積累的基本特徵:

1.      擴張性的活動。

2.      成長是透過剝削來維持。

3.      階級鬥爭是特有的病態,但不構成威脅。

4.      進步是不可避免的好事。

5.      系統內有矛盾和不穩定。

6.      過度積累的危機無法避免。

7.      若無法吸收剩餘,那麼將會貶值。

市場交換

市場交換造成的地理不均:1.新開啟流動的空間。2.商品交易的中介

空間競爭的強制法則:臨時性的優越區位。

地理分工:放大的自由市場,群聚經濟的產生。

壟斷式競爭:1.生產資料的壟斷控制。2.競爭的結局是壟斷。3.資本家尋求壟斷勢力。專利法與智慧財產權,效果多位於關鍵位址(全球城市)

加速由時間消滅空間:自由貿易和運輸成本的降低讓區域分工細緻化,加速不均等的擴大。

生產與消費的實質基主設施(鑲嵌於土地的固定資本)機場、港口、讓資本和勞動行式解放致自由貿易的空間移動中。都市化與資本積累。

區域體的生產:消費模式根據財富和權力產生,例如:曼哈頓。消費者力量和偏好的分化世界,成為主要決定因素。治理模式的報酬為區域,而非階級的經濟健全。

尺度的生產:資本的循環透過不同存在尺度的層級(地方、區域、國族…)運作。

政治管理的疆域系統:資產階級的再疆域化,歐盟、北美自由貿系協定。資本主義國家的功能,擔任『資本家階級利益的執行委員會』。

資本主義的地緣政治:疆域邏輯造成資本主義的核心矛盾。一方是區域體和疆域階級聯盟形構,另一方式資本的自由地理循環。資本的相對與政治的絕對。

4.社會鬥爭的政治

區域體與地緣政治的對抗。

社會運動與奪取式積累:土地與生活空間,水源、生物質量、能源等。

爭取尊嚴、認可、自我表現、承認某些權力(傳統、文化與習俗)

5.環繞著資本擴大再生產的衝突

起源於剩餘價值生產中,資本和勞動的階級敵對。自由貿易造成的去工業化,特殊區域的的崛起,成為具資本高度競爭力的位置。珠江三角洲。

有關生活網絡中社會過程之物質鑲嵌的衝突:萬物的商品化,貨幣、文化、傳統、記憶等….

6.評論

將馬克斯的辯論證模式,延伸到固定資本形成、營造環境投資、金融資本、地租、空間結構和國家等領域。

第三章  空間是個關鍵詞

時間與空間的絕對、相對或關係。

時間與空間的關係性,而非孤立的空間。

空間本身既不是絕對的、相對的、或是關係性的,他可以視情境而定,成為其中一種,或同時是全部。而解答在於人的實踐。

演講的例子:關係性的空間經由那些原則建立。

卡西勒、藍格、列夫福爾:物質、概念、和生活的向度。

空間性的通用矩陣:

 

物質空間

(經驗的空間)

空間的再現

(概念化的空間)

再現的空間

(生活的空間)

絕對空間

門、橋

地籍和行政地圖、地景描述

圍繞著壁爐的滿足感、支配空間的權力感

相對空間

能量、水、空氣

主題與地形圖、情境知識、透視畫、運動

上課遲到的焦慮、交通堵塞的挫折

關係空間

社會關係、氣味和感覺

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網際空間

視域、幻想、慾望

馬克思主義並沒有深刻的關注此類議題,舉例來說,如果社會主義寫實主義藝術未能掌握到想像,以及如果過去共產主義政權底下所造就的紀念性,缺乏啟發,如果計畫的社區和共產主義呈視在這個世界來看,經常顯得毫無生趣,那麼批判性關注此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探查有關空間和時間的思考模式,以及他在社會主義規劃實踐中,所扮演不必要的限制和壓縮。

價值的關係性概念,非物質但客觀的,作為一種社會關係。這三個時空架構必須彼此保持辯證的張力,就像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和價值。價值是內化了世界市場中具體勞動的整個歷史和地理的社會關係。

 

物質空間

(經驗的空間)

空間的再現

(概念化的空間)

再現的空間

(生活的空間)

絕對空間

有用的商品、具體勞動過程、貨幣、私有財產、國家疆域、工廠、固定資本、占領空間

使用價值與具體勞動:

勞動過程的剝削VS工作是創造性的遊戲,私有財產地圖與階級排斥、不均地理發展的拼貼

異化VS創造性的滿足;孤立的個人主義VS社會團結;終於地方、階級、認同等

 

相對空間

市場交換:貿易、商品、能量、勞動力、信用或資本的循環與流動、貶值

交換價值(運動中的價值)積累的框架、商品鍊、時空『修補』理論

貨幣與商品物神(永遠無法滿足的慾望);時空壓縮的焦慮/歡快;不穩定性、不安全

 

關係空間

抽象勞動過程:虛擬資本、抵抗運動

貨幣價值:價值之為社會必要勞動的時間、相對於視節市場的凝結人類勞動、運動中的價值法則

價值:資本主義霸權(沒有其他的出路);無產階級意識、國際團結;普遍人權;烏托邦夢想;諸眾;對他者的移情作用;『對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讓張力橫越矩陣的所有位置而辯證的移動。這會使我們更好的認識到,關係性的意義(例如價值)如何內在化在絕對空間和時間中建構出的物質性物質事物、事件和實踐中。但直到真實的身體在絕對時間的某個時刻進入絕對空間,否則沒人知道是甚麼意思,若沒有能力將權力具體化於絕對和時間中,權力就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