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中國現代設計的誕生 莞筑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Natalie 10 years, 2 months ago

中國現代設計的誕生                                                    by 莞筑

 

引言:

    中國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沿海城市亦因此而繁榮起來。在過去十多年以至今日,中國成了「世界工廠」,「中國製造」成為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的主要因素。為了進一步開拓內需和出口市場,中國工業必須從製造業(made in China)提升到品牌的創造(design in China)

    在西方,儘管英文「design」一詞早於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已經存在,用以形容當時的藝術家在藝術創作前的意念萌發過程,但「design」作為一個形容一項專業全職工作(full-time professional)的詞語,則要等到19世紀西方工業革命開始才正式出現。

    1769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使英國產出了大批擁有強大生產力的機器,迅速建立新的工廠制度,以往分散的、小量的以及舊式的手工業,轉化為集中而分工細緻的、大量的、新式的進代工廠生產模式。1850年,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的佔有率已超過百分之四十。為了向世界展示國力,並宣告這個工業新世代的來臨,1851年舉辦了一個盛大的博覽會---以「世界各國之工業」為主題的博覽會(Great Exhibition of the Works of Industry of All Nations)。然而此博覽會卻帶出一個問題---缺乏肯定的設計原則,缺乏配合時代的美感形式。「現代設計」就在這股近代的反省思潮中第一次清楚的被界定。

    「現代設計」所彰顯的造形文化,是與過往歷代的造型文化,以及其他同時代的器物製造的技法(手工藝),是截然不同的。西方現代設計的誕生,更是緊扣其所屬時代的政治經濟脈絡中。

 

第一階段:1842-1895 中國人現代意識之展開 (1840年,美國開辦首家攝影館,中英鴉片戰爭爆發)

1842

中國大事典: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西方物質和文化開始魚貫輸入中國

      西方的出現,大量多樣化的「洋貨」進入中國,導致中國傳統手工業的瓦解。

      首次感受到西方近代的軍事力量,萌起學習西方文明的念頭-洋務運動。

魏源完成《海國圖誌》,首倡「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魏源一方面介紹西方近代工業,另一方面建議中國設翻譯館翻譯西方經典書籍,聘請外國技師教授製造槍砲船艦之技術,培養機器鑄造之工匠。對日後洋務運動提供了不少引導與啟發作用。

1843

上海正式闢為通商口岸,迅速成為外商開設洋行的首選地

早期洋行主要是向中國輸入鴉片、紡織品、硝石以及燃料等貨品,以及經營中國絲和茶的出口業務,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外匯和進出口業務。

1844

中國第一間機器印刷所-墨海書館在上海設立

(1846年,美國發明家兼工程師Richard M. Hoe改良輪轉印刷技術,使印刷品價格下降)

1849

私營的設計教育

西方傳教士在上海開設孤兒院,並開設學校教授圖畫課程。

1850

上海建成第一個跑馬廳,租界內的「公共休閒空間」迅速發展

      西方的生活文化漸漸融入中國人的生活中-賽馬活動最受歡迎。

      此空間變得更商業化,租界的華人就在這個高度城市化、商業化的空間裡開始感受近代城市之娛樂消費生活。

民辦企業

戲鴻堂箋扇莊開業,是華裔最早開設用機器生產包裝印刷品的工廠。

1851

倫敦舉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

展館以玻璃覆蓋鋼框架建成,被稱為「水晶宮」。

1855

法國巴黎舉辦世界博覽會

首設世界攝影展館

1861

清政府設通商大臣管理及保護外國洋貨之商標不被國人仿冒之職

是由外國駐華使節和商人向清政府提出。

英人赫德(Robert Hart)在上海代理總稅務司

中國早期參加世界博覽會的事宜亦是由他負責,更於1866年帶領京師同文館的學生到歐美考察。

「美術與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正式在倫敦展開

 

1862

京師同文館、上海廣方言館在北京成立

教授外語、科學,為中國第一批自辦的新式學校。

倫敦第二次世界博覽會,要求展品均為1850年後生產的產品

日本派36人前往參觀,其中包括「日本文明之父」-福澤諭吉。

1864

私營的設計教育

耶穌會在上海徐家匯土山灣孤兒院創設工藝院。

1865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官辦軍事工業陸續發展

學習西方科技,模仿西方的船炮造型及製造方法,技術學習課程已可見到設計教育的雛形,不過因為只著力於研究如何進行大量生產等技術性的問題,無暇顧及「功能」與「美」的問題,設計業與整個工業生產過程的關係仍是很模糊。

1867

政府的設計教育

福州船政局內設「繪事院」,培養繪製機械圖的人才。

法國巴黎第二次世界博覽會

文人王韜前往參觀,並在自己的文章中記錄了所見所聞,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書刊中詳細講述有關世博的事宜。

1868

政府的設計教育

江南製造局設立翻譯館,翻譯西方工藝書籍。

江南機器製造總局製造出中國第一艘近代兵輪:「恬吉號」

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機動輪船,後改名為「惠吉號」。

上海第一個公園-公家花園開幕

現代生活的展開,要中國人民走進一個有別於舊式消費場所的公共空間。

1872

清政府派30名幼童赴美學習,為中國首批官派留學生

      中國進代思想家嚴復-「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申報》在上海創刊,為晚清影響力最大的報刊

由英國人美查(E. Major)創辦,1912年由華人接手,直至1949年5月停刊。

1874

格致書院在上海創立

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學校,充當了普及科技常識的重要角色。

1876

《滬遊雜記》面世,盡錄現代物質文明如何滲入中國人日常生活

洋貨日益流行,正標示著中國由鴉片戰爭後除了要面對的政治危機,也步向國內財源大量外溢的經濟危機。

中國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彙編》出版

英人傅蘭雅編輯出版,主要介紹外國科學家事蹟、各種科學知識、各種新式技術和新產品等。

中國人李圭首次正式代表中國參加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

回國後著了《環遊世界新錄》一書。

1882

電燈正式在上海出現

(1878年,愛迪生發明電燈)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重要宣言

設計師不只是商業行為的延續,應該擁有作品美學的理念及創作風格。這使Arts and Crafts Movement與Art Nouveau(法-新藝術派)產生連接關係。

1884

《點石齋畫報》在上海創刊

是晚清時期出版歷時最長,最有代表性的石印畫報。通常會在《申報》,以及其他西方報章或畫報內挑選一些新聞,聘請中國畫家案新聞報導之內容繪出插畫編印而成。

科舉考試開設「藝學科」

洋務運動進展遲緩,各工藝學堂的質素參差不齊,清政府國子監司業潘衍桐上奏建議,但這一主張沒有得到全面的實踐,為一被採納的改革只有鄉試。

1885

外資或華洋合資企業

上海開始有「西洋影戲」(幻燈片)放映

1888

江南製造局製造出仿「阿姆斯脫朗炮」

中國最早的後裝堂炮

英國倫敦成立「工藝美術展覽協會」

美國柯達方盒相機問世

北洋海軍成立

中國的海官造冊處印製了中國郵政第一枚郵票,俗稱「海關大龍票」

1889

法國巴黎第四屆世界博覽會

築起了艾菲爾鐵塔

1890

為抵制洋貨,張之洞在湖北設機器織布局

但卻於1893年毀於大火,1894年原址改建紡織總廠-華盛紡織總廠,卻因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外商紛紛來華設廠,大大打擊紡織業,最後失敗告終。

Art Nouveau風格開始流行

一直影響到1910年止,這種濃厚裝飾性風格也大大影響了歐洲的建築、傢俱、產品及平面設計。

1892

鄭觀應著《盛世危言》,討論改進工藝技術的重要,建立積極提倡「商戰」的觀念

此書討論中外形勢,介紹西方、日本諸國的教育制度與政情,強調開設工藝學堂的重要性。

1895

甲午戰爭結束,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訂明日本臣民能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

其他國家紛紛引用之前與中國簽訂的最惠國待遇條款來強迫中國給與她們相同的權力。

外資工業大約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是中國本土未有之工業,如水電和石印;第二類是外銷中國土產的工業,如製絲、製茶葉;第三類是生產中國民生必需品的工業,如紡織洋布、製菸草業等。

 

    第二階段:1896-1918民營工商業迅速發展下,設計工業的萌芽

1896

清廷始派留學生赴日本留學,翻譯日文書籍,間接促成中國書刊的洋裝化和中國現代書籍設計的誕生

此時中國還沒有印刷洋裝書的技術,一切印務皆在日本進行。

上海徐園放映電影

電影在中國的首次放映

1898

光緒下詔變法、實行維新、興辦新式學堂、提倡實業、獎勵新發明

「戊戌變法」,對發展現代工業、設技專業的發展皆有幫助,雖然慘敗收場,但是培養日後發展中國設計工業的重要棟樑

張之洞著《勸學篇》,建議興辦各種工藝學堂,大力發展民生工業,計劃新一輪的洋務運動

以往洋務運動只考究如何仿造外國機製產品已不適用於當時社會,若要與外國進行「商戰」,則必須要注意「現代設計」。

1902

張元濟加入商務印書館,帶領商務走向現代化新式文化出版機構之路

其業務開始從印刷工廠轉為文化出版機構,除了改革商務的經營管理模式,也負責主持出版新式的教科書。

1903

清政府派員赴日本大阪參加日本「第五屆內國博覽會」

隨團的張謇和周學熙回國後致力推動中國自辦博覽會事務,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重要人物。

張之洞擬定《奏定學堂章程》,規定各級實業學堂、藝徒學堂均要設工藝專業

提供與現代設計相類似的課程,例如「土木科」、「窯業科」、「漆工科」、「圖稿繪畫科」。

1904

《東方雜誌》創刊

這是一本中國早期自行印刷的洋裝雜誌,標誌著中國在20世紀初新一輪的改革與維新。

1905

美國政府苛虐華工,上海商務總會發起抵制美貨運動,湧動倡用國貨之思潮

造成外貨一段時間在中國滯銷,中國商人開始集資開設工廠,並引入外國的機器與技術,企圖乘勢入駐本為洋貨充斥的中國市場,與外商競爭。這是國貨思潮萌發之源起。

英美煙草公司駐中國行政總裁James A. Thomas從美國引進先進的印刷機器,並招攬了畫師周慕橋,製作月份牌廣告畫

Thomas把美國流行那套廣告策略應用於中國市場之上,創造一些配合中國人口味的廣告宣傳品。

 

1910

清政府舉辦「南洋勸業會」,獎勵農工、振興實業

鄭觀應和張之洞提議政府倡辦勸業會、勸工場,他們認為藉此可以考察各國消費者之好惡,比較各產品的優劣,以求工藝技術日趨進步後中國可於各地開始自辦勸工場。

「南洋勸業會」是中國第一次全國性博覽會。

1911

中國參加義大利都靈(Turin)世博會,向外國介紹中國近代工業之發展

展出各地絲綢、繡貨,上海製的中西服裝,及江西、北京、山東和江蘇各地的泥塑等手工製品外,還展各地學堂學生的洋文成績、上海製造局的軍艦圖紙、農工商部繡工料工場勞動的記錄影片等體現近代中國社會變化的物品。

衣、帽、服裝製造業隨民國建立而組織「中華國貨維持會」,首倡改良國貨

民國政府成立帶來的一連串改革運動和振興實業的政策,亦為中國工商業的現代化製造出相應的空間。「中華國貨維持會」旨在提倡國貨、發展實業、改良工藝、推廣貿易。

孫中山先生認為選定服飾的標準應是適於衛生、便於動作、宜於經濟、壯於觀瞻。

商人黃楚九推出「龍虎人丹」,並在《申報》等上海著名報紙上刊登大幅廣告

引發行銷全國的日本藥品「仁丹」公司的注意,控告黃楚九的「人丹」是冒牌貨。

1913

上海廣學會出版《實用新聞學》,從西方引入撰寫廣告文案的方法和介紹刊登報章廣告等事宜

步入20世紀,華洋廠商紛紛自設廣告部,專門負責產品宣傳事務。多間獨立的廣告公司亦陸續開業,為一些沒有能力設立廣告部的中小型企業設計廣告。與此同時,有關廣告學的研究也跟隨著廣告業務的不斷發展而起步,成為當時學者研討的對象。

1914

農商總長張謇勸告各業界,利用歐戰時機(第一次世界大戰)振興國貨

國貨維持會:

      1915年舉辦國貨展覽會

      支持各地國貨專售店

      編印各式宣傳物品

      1915年《國貨調查錄》、《國貨月報》

鄭曼陀與關蕙農冒起,開創月份牌廣告畫的新風格

其繪畫技法和風格上的演化,與照相術的傳入有關係-新技法「擦筆水彩畫」。

《禮拜六》創刊,鴛鴦蝴蝶派的高峰期,時裝美女封面大行其道

鴛鴦蝴蝶派事清末民初時期興起的一種文學流派,這些小說以娛樂大眾為主要目的,多以受傳統壓迫的愛情悲劇為主題。

書籍設計方面,刊物主要以美女畫作為封面的裝飾,奠定了往後通俗刊物的外型-時裝美女封面。

美國平面設計協會AIGA正式成立

American Institute of Graphic Arts

1915

《新青年》出版與新文化運動的展開,文學革命帶動書籍設計業的發展

由新文化運動引起的文學革命對中國的設計業有著重要的影響,五四運動以後,隨著各種西方文學思潮的引入,相應的藝術風格亦陸續登陸到中國。配合著文學作風的西化,文學出版物亦相應的將西方的藝術風格應用到書籍設計上面去,令中國的平面設計展開新一頁。

民辦企業

          孫廷源、孫梅堂父子創立「上海美華利時鐘製造廠」,以現代化機器生產代替手工作業

          先施、永安兩大百貨公司在滬成立,引入西方營商手法,善用各種設計手法

1918

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美術院校北京美術學校創立,首設圖案科

正式確定了中國圖案教育的開端

 

        第三階段:1919-1927設計師在追求科學與民主的時代抬頭(五四運動)

1919

包浩斯(Bauhaus)學院在德國魏瑪成立

 

1920

Art Director Group在美國成立

提出Advertising  Art的概念,這組織持續到現今,每年均選出優秀的廣告獎,是歷史最悠久的廣告獎。

1921

方劍閣創辦中華琺瑯廠,生產「立鶴牌」搪瓷器皿

 

1922

中國化學工業社為首批國產牙膏換上新商標

 

國民政府教育部頒行新學制,將藝術科由隨意科改為必修科,小學手工科正式改名為工用藝術科

 

1923

陳之佛自資成立設計公司——尚美圖案館

陳之佛是中國第一名留學日本專習圖案科的學生,於1917年編寫了中國第一部設計學教科書《圖案講義》。

1924

首批國貨電燈泡——「亞浦耳」電燈泡開始投入生產

中國電燈泡市場一直到20年代都是由洋人支配的,直到1921年,民族工商業者胡西園成功製出第一支國產白熾燈,於1923年買下德國商人經營之奧本公司的電器廠,聘任奧本為工程師,開設中國亞浦耳電器廠,成為上海第一家由民族資本開設的電光源業。

1925

「五卅慘案」發生,中國各地紛紛發起大罷工和掀起新一輪抵貨熱潮

孫中山先生對抵貨運動的批評

上海華生電器製造廠生產的華生電風扇正式投入生產

楊濟川以美國「奇異牌」電風扇為樣本

月份牌畫家杭穉(ㄓˋ)英出創畫是,邀請金雪塵與李慕白加入

作品表現手法承繼鄭曼陀的水彩擦筆畫法,並同時參考了迪士尼卡通人物的畫法。

作品內容則偋棄過往傳統穿清裝的女性或清純女學生含蓄文靜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身穿艷麗旗袍和展露燦爛笑容的上海摩登美女。

電視在英國首度出現

 

1926

《良友》畫報出版(1926-1945)

標誌著中國(上海)踏入現代化階段,同時亦是中國設計事業趨向成熟的一個重要表徵,是中國首本以照片為主導的雜誌,文字為輔。

《良友》的興起,見證著中國商品文化的蓬勃發展。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