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社會性藝術11月5號達達與國際情境主義 黃浥昀


Artificial Hells:Je participe, tu participes, il participe

跨藝103黃浥昀

 

本章重點:

分別從理論面和實踐面了解,並比較以下三個於1960年代,法國巴黎的重要參與藝術實踐團體/人:

一、國際情境主義(SI)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二、法國視覺藝術探索團體(G.R.A.V.)Groupe de Research d'Art Visuel

三、Lebel(Jean-Jacques Lebel)

 

 


 

背景:

1959年,第一屆巴黎雙年展,藝術家被鼓勵創作,流行文化與藝術結合、藝術普及;古巴革命的發生讓左派又燃起希望的情況下,試圖平等化消費資本主義,讓大眾能夠接觸大眾文化;反菁英主義。1950、1960年代,以達達「遊覽」(excursions)還有超現實主義者的「夜遊」作為養分,國際情境主義開創了「飄移」(dérive)(也可說是漫無目的的遊走)這樣的行動藝術,表現一種行為上的迷失。「飄移」是一種資訊的聚集,通常發生在都市,表現了一種團結的都市生活,以重製、超越他們所看見的類同的、非人性化效果的現代主義性質之物為實行準教條;且以「心理地理學」的概念來實行他們的「飄移」。

 

●心理地理學(psychogeography):屬於個人經驗的、在都市「特定區域」發生的漫遊行為。(例如A住在巴黎某一區,每天到m點上課,下課後習慣走z路線經過x地;假日會在p點喝咖啡......這就是A的心理地圖)

 

 

 

一、國際情境主義(SI)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國際情境主義(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簡稱SI)受到先鋒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影響,成立於1957-1972年。

 

-Guy Debord:SI開創者,認為「無窮無盡的消費觀取代了人類真實的存在」

 

-由戰後數個文學團體組成,其本質較偏向文學而非藝術,如「字母國際主義」(LI)、「實驗藝術家國際」、「包浩斯印象運動主義」等。即使直至今日,有許多詆毀美學標準的後情境主義活動,希望能夠重新檢視SI在藝術史上的地位,但嚴格上來說,SI不算是藝術家團體,也不能算是直接的參與藝術製造者。

 

-理論上認為「藝術應該被抑制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被了解」,SI和視覺藝術的關係分為二階段:

第一階段-為對藝術贊同、支持

第二階段-組織second SI。反對商品化物件、反中產階級神化,並專注於全球性批判。

 

-對於政治的中心宣言:新左派、景觀(Spectacle)的觀念,對於平常生活的轉化、藝術的目的非製造物品,而在於批判商品化的存在。藉由示威等活動來試圖推翻展演形式。

 

-情境主義者不製造藝術品,我們只會「利用」藝術品→Détournement

Détournement:將舊有作品以顛倒、反轉、轉換方式重新創作的手法,有諷刺意味的模仿,採「忠實模擬」原始作品來製造強烈暗示;而非重新衝做新的作品。以此來傳達相反意念、顛覆主流媒體,傳達自己意念的作品

 

-SI的「飄移」影響了後人,也被Breton等人運(盜)用此手法來當做「社會雕塑」。

 

 

二、法國視覺藝術探索團體(G.R.A.V.)Groupe de Research d'Art Visuel 

●GRAV:受瓦沙雷利「技巧融入作品的躍動」想,於1960年在法國組成的「視覺藝術探索團體」,致力於將傳統關係放到「藝術」、「藝術家」、「社會」這三者之間的裡亂反思。

-遊戲、實驗:迷宮、合成的雕塑以及景觀、工業合作、

 

-動能藝術與歐普藝術;觀者參與、美學的定義掌握在群眾手裡→挑撥觀者來參與劇場表演

 

試圖改變觀者觀看藝術的偏見,以「故弄玄虛」方式來觸發觀者、改變他們在制度上深化的旁觀、不感興趣的身分,激勵他們參與。

 

對於政治的中心宣言:中間偏左、對於科技恐懼的大眾主義、反菁英主義

 

 

 

 

三、Lebel(Jean-Jacques Lebel)

●Lebel:色情且行為大膽、越軌的偶發藝術家

 

對於政治的中心宣言:性解放的無政府主義

●偶發藝術:表演藝術的一種,特色包含群眾參與、無刻意台詞的對白演出......